本报讯 (记者冯启榕)“原来腿根本使不上劲,跟着老师练了几个月,灵活多了。”入冬后,89岁的凌玉明不再像往年一样天天“家里蹲”,而是经常骑着三轮车出门溜达,无论是上车、下车、蹬车,腿脚都很有力。这正是他参加了我市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预项目带来的改变。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正成为一个日益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失能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失智是记忆力、判断力和认知等脑功能退化,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是养老照护领域的难中之难。目前,我市常住人口约773.3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82.9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3.66%。全市约有20万名失能老人。
为减缓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增长趋势,去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选择了崇川区4个社区先行先试,1265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了失能失智风险评估,筛查出衰弱老人287人,比例达22.6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有潜在风险且愿意配合的120名老年人,由专业团队进行预防干预,包括运动器官功能的训练、口腔功能训练、营养管理、认知功能训练、抑郁症和闭门不出的预防干预等。
承接此次试点项目的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和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分别成立干预团队,涵盖康复医学、老年医学、营养学、骨科学、老年精神病学、精神康复学、口腔学等专业。“自去年6月27日起,每周二到周五,我们都会来到社区为老年人上课,风雨无阻。干预对象中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也有67岁。”市二院干预团队牵头人、科教科科长沙静华介绍,在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科学锻炼,不少像凌玉明这样的耄耋老人腿脚越来越灵便,精神状况也越来越好了。
1月18日,干预项目组公布的综合评估数据给出了喜人的答案:经过6个月的连续干预,在身体机能方面,参与干预的老年人握力、睁眼单脚站立时间和30秒坐姿起立个数均显著增加,老年人平衡和手、腿部力量向好,发生跌倒和尿失禁的几率显著减少。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研究结果将为国家制定失能失智预防的相关规范提供参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