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要求“更大力度跨江融合、向海发展”“突出跨江向海,打造双向开放新支点”,这既是对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使命的积极响应,也是南通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坚实举措。
深度推进跨江融合。南通扼守长江口北翼,与上海和苏南隔江相望。明清以来,南通植棉、纺纱等技术工艺,即大多来自江南。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经营南通,也借助了上海的“大舞台”。当前,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八龙过江”格局显现,南通要更大力度跨江融合,把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作为首要战略途径。一要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致力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新时代又被赋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使命。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南通要全力服务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功能,积极承担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助力上海长三角“龙头”城市建设,提高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站位;二要高质量推进苏通跨江融合。加强产业跨江融合的系统思维与顶层设计,在与上海、苏北等区域合作比较中明确定位。构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跨江融合动力机制,以产业链分工为主体的跨江融合合作模式。确定产业跨江融合的产业和园区合作重点,优化产业跨江融合的营商环境与社会保障;三要立足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新载体。积极承接上海、苏南辐射,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抢先领跑,更好发挥沿江向西、沿海向北传导带动作用,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加快向海图强。南通拥有166千米长江干流岸线和206千米海岸线,是除上海之外唯一拥有长江岸线和海岸线的设区市。作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南通依江建港,南通港一直以“长江明星港口”闻名于世。新世纪以来,南通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深入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港口与城市均由沿江向沿海迈进。为响应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以来南通港狼山主港区陆续搬迁、“还江于民”。沿海则在洋口港、吕四港、东灶港开发的基础上,依托通州湾进行了一体化开发,并被赋予“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的战略定位。一要加强沿海港航整体开发。坚持对各县(市、区)港航进行资源整合,凭借烂沙洋、网仓洪和小庙洪等深水通道,统筹安排各港口作业区的航道和码头建设。加快通州湾主港区高等级航道、码头建设,提升南通海港能级;二要建设临海产业发展高地。纵观国内沿江、沿海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开发,通州湾都是非常稀缺、尤为难得的临海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其在建的三港池“2+1”矿石码头工程和规划的主港区石化码头,推进一批事关生产力布局优化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进口、储运、加工、贸易中心。加快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建设,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要做好沿海港口城镇依托。城镇是大型港口开发、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坚持统筹港产城互动发展,积极引导城建、教育、医疗、商贸等资源向沿海倾斜,逐步引导产业人口向沿海集聚,助力南通建设具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
服务双向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略。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东西双向开放,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南通既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一要持续放大南通“好通”优势。依托五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快推动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北沿江高铁和过江通道建设,致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二要构筑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国家级、省级园区功能,高水平建设平潮科技创新区等功能片区,打造重大项目承载地、科技创新主阵地、高端人才集聚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发挥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合力,打造双向开放新支点,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努力建好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样板”。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