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南通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洋口港人民法庭:

打造黄海渔乡避“纷”港

南黄海畔,岸线绵延,如东县洋口港人民法庭就坐落在滨海临港处。这个设立于2009年、干警平均年龄不到32岁的“年轻”法庭,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服务港口建设、护卫蓝色发展的使命。

该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用法治为乡村振兴扎牢护栏,打造守护黄海渔乡的避“纷”港,坚实挑起辖区四镇645.82平方公里土地上27万多人的“公平秤”。继实现省级优秀人民法庭、省级青年文明号、全省法院党建工作等省级荣誉大满贯后,2023年,该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这在全市基层人民法院中尚属首个。

靠前解纷,夯实服务群众“主阵地”

去年11月的一天,在如东县大豫镇香台村村委会,洋口港法庭庭长刘宇和书记员联合镇政府调解委员会人员一起,调解了一起涉10余名农民工的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将矛盾成功化解在了诉前。

人民法庭是服务基层群众的主阵地。2022年如东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提出将人员、案件、服务全方位下沉人民法庭的“三个下沉”人民法庭建设方案。洋口港法庭闻令而动,提升服务集成化程度,在偏远辖区设立“支云e站”和“融和法庭”,在全市人民法庭中率先设立执行办公室,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诉讼事务。

田间地头的纠纷,光靠坐堂办案怎能解决?洋口港法庭延伸服务触角,在辖区各镇建立“一站式服务站”,实行涉农纠纷“立审执”三优先,对审理中发现的潜在类案纠纷,及时与辖区镇村对接,靠前指导、靠前化解,妥善化解了大豫镇涉上百户农户土地租赁纠纷等案件。

针对辖区群众渔民多、老年人比例高的特点,该庭还建立了船头审判、潮汐审判和涉老巡回审判工作机制。根据渔民作业规律安排开庭时间,不违农时、不误农事;将所有涉及80岁以上老人的案件巡回到村居进行审理,借助村居力量化解纠纷,去年全年巡回审理27次。洋口港法庭驻庭人民调解工作室去年诉前调解成功453件。

点单普法,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我们这边几家养殖户因为对合同条款理解不同产生矛盾,能来给我们讲讲种植、养殖方面的法律知识吗?”去年年底,长沙镇政法委员胡鑫通过电话向洋口港法庭“点单”。几天后,该庭乡村振兴青年法治服务队将精心订制的普法“大餐”送上门。

2021年,洋口港法庭成立“乡村振兴青年法治服务队”,派出青年干警面向乡村开展“菜单式”宣讲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建设、依法防范风险……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强烈的法律知识,服务队已打造了9门法治培训课程,各镇区、村居可以按课单“约课”。2021年以来,法庭干警授课超过30场,实现辖区每个村居每年轮训全覆盖。服务队编发的“十类百篇案例”,用身边案例对乡村产业进行精准指引,成为乡村普法的“明星产品”。

除了普法宣传,法庭干警还注重调查研究,2022年承担的市法学会课题获评优秀成果,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2023年,法庭编写的两篇关于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在省高院举办的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上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精准把脉,开具乡村治理“良药方”

1月13日,洋口港法庭干警走进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长沙镇)开展“法治体检”,向镇党委政府递交《2023年民事诉讼案件发生情况和治理建议白皮书》,并结合当地涉种植养殖产业案件多发的特点,分析发案原因,提出治理建议。

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纠纷类型呈多元化趋势。找准“症结”,才能精准施策。洋口港法庭打造了“法治护‘蓝’”党建品牌,通过联合党建的方式,与辖区镇区建立法治体检工作机制,对各镇区的发案“大数据”进行盘点,一年一“把脉”、一地一“药方”。该庭还与易发、常发纠纷的村居、园区和企业签订“法治体检协议”,指定专人对接联系,对涉农渔项目、农业企业和村居在产权保护、资源流转、合同签订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2023年,法庭向大豫镇发送的治理建议获评全市优秀司法建议。

目前,洋口港法庭正与辖区镇区联合推动基层治理人才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对“法律明白人”实行三阶培养,打造“金牌调解员”,助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王玮丽

2024-01-26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洋口港人民法庭: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2393.html 1 3 打造黄海渔乡避“纷”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