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台
铁树本是南方的植物,现在我们南通地区也长得比较多。由于铁树喜温,故冬天要用布袋等物件予以包扎。在众多的包扎物中,我以为稻草扎的苫子是最好的包扎物,一是保暖,二是透气。“数九”之前,我从老家带了一捆稻草,织了两条很短的苫子,把铁树包得严严实实,邻居们看了,都啧啧称赞。
我对织苫子是有感情的,十岁左右就学会了织苫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生产队队场上都可看到竹箩、翻扒、摺子、苫子等物件。摺子是仓库里用来囤粮的,苫子是室外用来遮盖粮食的。织苫子不复杂,要的是细工。农闲季节,生产队将黄麻以及比较整齐的稻草分给男劳力,男人们就准备在家里织苫子了。
织苫子分两步。第一步是搓绳,第二步是织苫子。搓绳,就是先将黄麻划成细丝儿,再用黄麻丝儿搓细麻绳。织苫子的绳儿要细,否则既浪费黄麻,织出来的苫子也比较松。过去,生产队开会,好多男人都带着黄麻丝儿,开会时,一边听队长、会计或学习辅导员读报纸、讲形势、安排农事,一边搓绳。耳朵、眼睛、手,没有一个器官闲着。搓好细麻绳后,将麻绳绕成椭圆形的“细球儿”。织苫子要用整齐的稻草。织苫子前,先用红柴草扎一根手臂粗的棍儿,棍儿外面用单股绳索缠紧,棍儿固定在长板凳上。再用三片毛竹片嵌在红柴草的棍上。毛竹片嵌进后,用刀子将毛竹片劈开,将细麻绳嵌在劈开的毛竹片上。织苫子时,先将稻草蘸点水,然后取五六根稻草,将根部码齐。稻草紧贴在细麻绳上,用左右手带住麻绳同时编织。从稻草根部到第一根麻绳的距离为5—6厘米,到第二根麻绳的距离为30厘米左右,到第三根麻绳的距离为50厘米上下。稻草的高度就是苫子的高度。一条苫子的总长度在30米左右(生产队有统一规定,假若织短了,工分额度相应打折)。一条苫子约记60工分(即算着6个工日)。生产队时期,海安东乡每个工日的价格0.5—0.6元,即织一条苫子的工价为3元多钱。
苫子主要是在室外遮盖粮食用的。下雨天,粮食晒在外面,容易被雨水淋湿,故在下雨前,要立即将粮食堆积起来,用苫子遮盖。天气好了,要将粮食进行翻晒,而此时苫子潮湿,也要及时晒干,否则稻草织物容易腐烂。冬天,苫子统一收到仓库保管,要搁在离地面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不能直接放在地上,以免受潮易损。这些是生产队保管员应有的责任。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不少农户家门口做了晒场,家庭条件改善后,晒场都做成了水泥场,粮食晒在家门口,三四个大热天就晒干了。即使遇到下雨天,也可立即收到家中,苫子也就派不上用场了。现在很难看到老式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