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南通

龙腾沃野满眼春

“村晚”火起来

春节临近,我市如皋、如东、启东等地的“村晚”陆续开演,为乡村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年味。

有了“村晚”之后,村民之间的凝聚力更强了;因为“村晚”的出现,在外工作学习的村民、大学生,对回村过年也有了新期待……

如东双甸镇高前村

生活条件好了

就图个开心

“快点快点,‘村晚’要开始了……”2月2日傍晚,如东双甸镇高前村村委会大楼前,催促声此起彼伏。尽管屋外雨势不小,但丝毫不影响乡亲们赶来看演出的兴致,他们有的披着雨衣、有的撑着雨伞、有的还牵着小娃,眼看着大戏即将上演,大家的脚步愈发急切。

乡亲们口中的“村晚”是一台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春晚会,也是如东2024年“龙腾沃野满眼春”主题活动中的首场乡村春晚。适逢农历小年,这台特殊的晚会如同一缕升腾的烟火气,瞬间把浓浓的年味“拉满”。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晚上7点,高前村文化礼堂里座无虚席。乡村大舞台上,激越的鼓舞,述说着如今的美好生活;高前村的舞狮,跃动着美丽乡村的喜庆祥和;福娃们手舞辰龙,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愿。

“《活力新农村》篇章的开场舞就是我们艺术团自己编舞的《霜桥,我可爱的家乡》,大家前后练习了一个月。特别期待今晚的演出!”身穿亮丽的演出服,即将登台的高前艺术团团长朱桂平开心地说,“霜桥”是双甸的雅称,艺术团希望通过这曲歌舞表达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咱们艺术团成立于2022年2月,目前有20名团员,都是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今天能在自家的舞台上,演给村里、全县的老百姓看个热闹,大家都觉得既开心又骄傲。”

“表演很接近实际生活,都是说的我们身边的人,讲的我们身边的事。”高前村十一组村民陈建国笑着说,“村晚”让百姓登台成“主角”,将文艺送到“家门口”,这样的形式,村民们很喜欢,“现在村子环境美了,很多村民盖起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生活条件好了,就图个开心。”

过年,最紧要的就是开心。方言小品、杂技表演、音乐说唱等节目交叉进行,欢声笑语溢出高前村文化礼堂。“‘村晚’的顺利举办,还离不开村内企业的支持。”村党委书记薛建明告诉记者。

高前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村”,村内现有大小企业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0多家。本次“村晚”,高前村共有7家企业累计捐款四万多元。“我们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企业,全厂70多名员工几乎都是本村的村民,理所应当为村子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东高前纺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缪微微告诉记者。

村民演、村民看、村民享,当天的“村晚”不仅吸引了周边村镇的近200名村民到场观看,而且线上观看人数达9.43万。 本报记者 徐书影

启东汇龙镇临江村

我们连续7年

登上‘村晚’的舞台

2月4日下午2点,启东汇龙镇临江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临江村“村晚”正在这里热热闹闹地举行。一年一度的乡村春晚,临江村已连续举办7届,尽管下着雨,但挡不住村民们参与的热情。

临江村位于启东城区近郊,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2875人。村党总支书记秦忠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江村先后组建了村级合唱团、扇子舞队、腰鼓队、象棋队等13支文体队伍,常年参与文体活动的群众人数超过400人 。

今年“村晚”,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抢着报名,早早就确定了节目单。

“临江潮”文体队伍组建于2012年,是村里最早组建的一支文体队伍。一开始,村里几个喜欢跳舞唱歌的妇女自发地组合在一起。没想到,人越聚越多。“村里顺势而为,组建了‘临江潮’文体队,目前固定人员有40人。”秦忠说。

队伍组建后,单纯跳广场舞已经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为此,13组村民、党小组长黄斌主动当起“文艺管理员”。他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编写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演唱、小快板、小品等,将身边好人事迹、乡村文明新风融入作品中,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尝到了文化活动带来的甜头,村民们积极参与村里的各种文化活动。2018年2月9日,临江村农民自办的第一台“村晚”正式诞生。

农民演、农民看,春晚主角是农民。今年“村晚”上表演的18个节目大多由村民自导自演,黄斌创作的相声《歇后语说防骗反诈》,把防范诈骗融入相声,又结合了启东本土接地气的歇后语,村民们在开心之余接受反诈教育。袁语、袁韵倩的诗朗诵《和美乡村幸福人》,展示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村民陈裕芳是“村晚”舞台上的台柱子,今年她和姐妹们参与了《小河淌水》《恋采依》等舞蹈表演,陈裕芳说:“我们团队有2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最大的80多岁,都是临江村村民,我们已经连续7年登上‘村晚’的舞台啦……”看着舞台上大妈们轻盈的舞姿,人们早已忘记了她们的年龄。

笑声、欢呼声、掌声不断……台上演得热闹,台下看得尽兴,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如今,在春节期间办一台“农民演 农民看”的乡村春晚,成了临江村新年俗。

本报记者 黄海

如皋丁堰镇皋南社区

没有豪华舞台

有的是草根‘民星’

2月4日,立春之日,在一场裹挟着寒冷的雨水中,如皋丁堰镇皋南社区通往易俗堂的村路堵车了。

平日宽敞的道路会堵车,这是戴磊磊没想到的。“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没想到来了这么多老百姓,很多人都是开着车来的。”此刻,他正站在易俗堂的门口,指挥车辆有序停放。

这天下午,村里的首届“村晚”即将开演,身为社区党委书记的戴磊磊正是总导演。“没有豪华舞台、没有明星大腕,所有的节目都是我们社区干部和村民自编自演。”

“村晚”的演出地址选在了易俗堂,是当地老百姓举办红白事的热门地。刚粉刷过的白墙上,挂满了红色福字灯笼,十几张大圆桌依次排开,桌上铺满了水果、瓜子。

“平时大家见到社区干部多是在工作中,在今天的‘村晚’里,他们会以演员的身份和大家见面,我和大家一样期待他们的表演。”丁堰镇党委书记刘小冬的一席话吊足了现场群众的胃口。

下午2点25分,距离演出开始还有5分钟。社区干部薛列宁在后台一边补妆一边复习着舞蹈动作。看着身后不到20平方米的舞台,她有些紧张。开场舞蹈《祖国你好》,是社区干部和社区群众一同演绎的节目。为了呈现最好的节目效果,一个月前开始,薛列宁与同事放弃了午休,每天中午的一个半小时都用来练习舞蹈动作。

面对群众的点单,社区干部自然是有求必应,就这样,8位“娘子军”一同利用下班时间编排出舞蹈《最亲的人》。“这个舞蹈诠释的是一个‘亲’字,既有家人之间的亲,也有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亲,希望用我们欢快的舞蹈跳出村民一家亲的新风貌。”

“村晚”与春晚,一字之差,却是独属于农民自己的盛会,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每个农民朋友都可以上台露一手。村民徐彦仲已经78岁,依然精神矍铄,作为土生土长的全能“民星”,“自己社区的‘村晚’怎么能少了我,今天我带来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快板,一个是戏曲。”

看的是“村晚”,品的是“村貌”。“鸟语花香人人美,幸福生活真不丑。”当欢快的快板表演《夸夸咱们皋南社区》响起,一幅幅让人熟悉又带着新画风的乡村生活图景随之缓缓展开。

台上,草根“民星”们吹拉弹唱,快板、乐器、舞蹈等16个沾着泥土气的“村晚”节目轮番上演;台下,村民们聚精会神,鼓掌、喝彩、拍照。让日常点滴在舞台上呈现,虽然只是乡土生活的一些琐碎切面,却是那么真实热烈。

这场演出是如皋“百村春晚”中的一个缩影。在如皋,“小村春晚”已连续举办6年,今年将陆续举办101场,一个个小村舞台,正汇聚雉水大地暖暖温情。

本报记者 陈嘉仪

2024-02-05 龙腾沃野满眼春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3351.html 1 3 “村晚”火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