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总是从各种不同的载体中散发出来。如今,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还是买年货、逛庙会,消费品的丰裕供应、文娱项目的氛围烘托,都生发出浓浓的年节味道。不少人还选择旅行过大年,在异地感受不一样的春节风俗。在火热的消费潮流中,文化消费更显魅力、更具活力。有了文化味,各种消费才滋味无穷、回味悠长。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要着力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用心塑造情境引发共情。啥是年味?可以是手里提的腊肉、坚果和糕点,也可以是精心挑选的饰品、花卉和糖画。以节日消费为契机,持续创新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体验、加强供需对接,提供更多物质、文化消费选择,让传统佳节与现代消费建立更加有机的联系,节日的烟火气和文化味便会更加浓厚。
——人民日报《共享浓浓的年节味》
村歌串烧、情景短剧、特色舞蹈……日前,2024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在绍兴市柯桥区新围村文化礼堂精彩上演。来自全省11个市30多个文化礼堂的600多名演员登台献技,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了浓浓年味。此次“村晚”还安排了场景展示、民俗表演、非遗体验、美食品鉴等特色活动,为群众打造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近年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不仅之江大地掀起了乡村文化热潮,其他广大地区各类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IP也“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中国乡村文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日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对繁荣乡村文化作出了具体部署,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明确指引。只有坚持让农民唱主角,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性。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引导带动更多方面力量为农民“登台唱戏”搭建更大更好的舞台,促进包括“村BA”“村超”“村晚”等在内的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打造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乡村文化精品。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丰富文化生活 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随着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一些地方也纷纷亮家底、上大招,一场文旅市场的“流量”之争鏖战正酣。旅游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技术驱动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各类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交替“出圈”,折射出旅游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提升“人气”的关键一环。当前,居民在旅行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相约看展游”“美食攻略游”“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融合发展业态成为旅游新时尚,旅游吸引物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等,戏剧节、音乐节、动漫节、演唱会、美食节、体育赛事等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因此,将优势旅游资源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丰富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吸引物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提高营销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能精准触发游客的出行动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经济日报《破解“流量”变“留量”的文旅密码》
据《工人日报》报道,现在有不少“脆皮年轻人”开始迷恋养生,理疗、推拿、保健品、泡脚包、热敷贴等,各种花样一应俱全。有的年轻人月均养生账单甚至超千元,养生投入已经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大额开支。年轻人花式养生,原因也很多。首先是快节奏、长期伏案、加班频繁的写字楼式职场生活,让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其次,年轻人的健康理念也开始转变,对自己的头疼脑热、腰酸背痛更加关注。但很多花式养生中,也免不了心理安慰、自我欺骗的成分。而这种“安慰剂”也会产生副作用,即让年轻人有了一种“可以花钱买健康”的错觉。年轻人养生虽好,也要尊重医学本身的规律,尽可能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保健品,并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鉴于年轻人当前存在的养生焦虑,相关机构也都应当有所回应。比如,医疗机构可适当配比针对年轻人而开设健康门诊。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市场上各类养生产品加强巡查。总之,年轻人热衷养生,确实是一种健康理念的进步,但也要避免盲目跟风,“花式养生”只有变成“科学养生”,才能真正强身健体。
——新京报《月均超千元,年轻人花式养生莫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