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职称的建议》,很快于同年7月,江苏省《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文件内容不仅对打通养老护理员职业晋升通道等建议作出了回应,而且受益覆盖面更广、政策措施更为细化,让养老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人信心倍增。”2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南通福爱护理院护士长李楠楠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其代表履职的成就感。
“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这个行业,在一线工作,我非常了解行业里同龄人的困惑。发现问题后我思考更多的是,年轻人对未来职业的关注点并不完全是收入的多与寡,而是成长空间。”李楠楠说,去年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对自身履职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激励。这一次,同样基于自身岗位,围绕养老问题展开,提出《关于做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这一年来,李楠楠没少奔走,她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多个村镇、居民家中调研,听民意、摸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城市里的养老服务环境明显改善,从业人员更为专业,配套设施也更为齐全,相较之下,农村老人数量庞大,养老问题愈发凸显。
李楠楠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而她所聚焦的农村养老问题与国家政策大方向一脉相承,如果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同步,将有更多的农村老人、农村家庭从中受益。
“此前有调查显示,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也就是说,农村老人并不能完全地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退下来,仍需通过劳动来获取收入。还有一个现象,农村有不少老人因子女外出打工成了空巢,一方面要照顾孙子孙女、包揽家务,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文化娱乐生活匮乏……”采访中李楠楠透露,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不少,一旦老人生病,那么这个农村家庭就将面临窘境。为助力更多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制度势在必行。
如何在制度层面给予更优保障,李楠楠表示,利用赴京履职前的这段时间,她将继续走访调研分析,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打磨”建议内容,提升建议的可行性,在国家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