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任晖

“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肩负好新的文化使命,应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人民至上”既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也贯通于文化实践的各领域、各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求无论是文艺创作、文化产品生产,还是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设施建设,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发展繁荣的目标,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高度。坚持自信自立,就是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和自信自强,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励人民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守正创新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使命、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论述中。他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新时代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在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社会主义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所需和人民所求的文化新课题,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形态之新,掌握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主动。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理论认识生成、生长、超越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文化领域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建设成就显著。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着眼于文化建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供需脱节、效能不高、内容供给不足等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构建健康、高效、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系统,夯实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根基,以文化供给多元化促进服务高效能,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使用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包括文化目标、观点、方向、方法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整体谋划的科学思想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以坚持党对文化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坚持人民至上为导向,贯通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文化实践和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内在统一性,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统筹推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创造出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的文化建设新局面。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进不同文化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平等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使中华文明以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现代形式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建构,增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文化动能。在自信自立地推进中华民族文明复兴和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同时,也以天下情怀和世界担当,提供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文明倡议等公共产品,为世界注入更多的思想和文化力量,为构建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美好图景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需要我们运用“六个必须坚持”,不断推进理论升华与实践发展,彰显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历史自觉,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2-2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4758.html 1 3 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