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53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市、区)名单,海门成为南通市唯一、全省三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
农村公路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海门公路总里程达到253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296公里,等级路率100%,四级以上双车道农村公路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一批“美丽农村路”“平安放心路”“产业振兴路”纷纷落地,村村通、路路畅,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美丽农村路”改善人居环境
驾车行驶在三厂工业园区的海门河路上,黑色的柏油马路与田野、村庄相映成趣,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在历经三个多月的提档升级后,这条重新摊铺了沥青的农村公路实现了“改头换面”。
这些年,乘着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东风,海门各区镇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近五年累计投资2.7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2.5公里,改造危桥和宽路窄桥94座。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断头路、狭窄路逐渐消失的同时,扮靓公路的绿化、篱笆等也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农村公路向“美丽农村路”不断转变,呈现出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景的风貌。
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海门全面推行“路长制”,将全区150公里国省道,350公里县道,2000公里乡村道,全部纳入路长管理范畴,落实专人负责。今年50多岁的黄建新是包场镇人,孩子身体长期不适,妻子务农,此外还要照顾两位年迈的老人,家庭生活比较拮据。在知道这一情况后,海门农路养护单位给他安排了管护员的岗位,黄建新笑着说,自从当了农路管护员,感觉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
近年来,海门积极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到农路养护工作中。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招投标中,更是明确增加公益性岗位,优先录用沿线群众参与日常养护、路面清扫等工作。目前,海门“四好农村路”已为一千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平安放心路”守护出行安全
“这个路口改造后安装了标志牌,最近一段时间车辆事故明显变少了。”“车道和路口都拓宽了,路边的护栏也装上了,更漂亮也更安全了。”近日,海门港新区打造的“一镇一循环”整治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每次从新改造的余海线和县道东三线交叉路口通过,村民们总忍不住要夸上几句。
位于海门港新区的余海线和县道东三线交叉路口车流量大,易发生交通事故。去年,海门港新区投入近十万元在该路口安装了车辆预警装置,并设置了减速带和行人通行提示装置。家住福良村的陆斌球告诉记者:“以前这个路口时不时会有点小事故,特别是晚上的时候。现在路口有提示,来往车辆车速也慢了下来。”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去年,海门港新区打造了近19公里的农村公路循环路线,通过增设交通安全警示装置、加强日常保洁养护等,让村民出行更为安全。
除了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沿线的桥梁也进行了更新换代。海门港新区农路建设人员介绍,以前的农村桥梁围栏都是水泥做的,不够牢靠,特别是沿河路段的桥梁,围栏被撞断之后,车子容易落水。在施工过程中,将原先水泥材质的桥梁围栏更换成波形护栏,新材料的加入让桥梁更加牢固,防撞性能进一步提升。
海门港新区打造的“一镇一循环”整治项目是海门落实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缩影。近年来,海门全区累计投入6500万元,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50公里,整治农村公路沿河路段、道路交叉口等重点隐患路段1500余公里。
“产业振兴路”带动致富创收
一条线路即可体验农耕文化、景区生态、露营野趣、鲜果采摘等几个各具特色的农文旅项目,在常乐镇,这条贯穿中南、颐生、官公河、八烈四村的旅游精品路线,已逐渐成为乡村游的热门目的地。
去年,常乐镇把地域相邻、文脉相通、产业相似的四村“串点连线成片”,将张謇纪念馆、颐生酒厂、汀村、九龙岛文化湿地几个景点进行了合理衔接,造就了一条精品文旅线路。
三面环水,交通不便,曾经的“吊车尾”官公河村,第一年就尝到了农路建设带来的红利。“景区接待游客数和营收都翻了一番,仅2023年,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0万人次,收入在80万元左右。”官公河村党总支书记黄俊亮说。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海门将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不断挖掘产业潜能、突出文旅资源融入,将一条条农村公路铺筑到项目所在地、企业大门口、群众家门口,为要素进乡村、产品出乡村和农业产业升级拼缝接茬、塑造便利、营造条件,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三星镇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家纺特色大市场,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线上市场占比约80%,平均每分钟就有1680多件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高效配送,推动农村物流驶向“快车道”。
一路通,百业兴。如今,纵横交错的农路已成为江海大地亮丽的风景线。路域环境优美、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属性突出的农村公路网赋予了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了经济增长新空间,海门乡村振兴也因此焕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本报通讯员 袁丹华 魏玉美 陆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