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学与思

找准产业突破口 厚植新质生产力

□孙亚南 蒋璐瑶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是对江苏发展的高度信任和亲切关心,对南通加速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南通要立足现实,把握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口,推动南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南通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跻身“万亿俱乐部”的设区市。2023年,南通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5.2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幅并列全省第三。南通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条件。此外,南通形成了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一万亿元。高端纺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南通现阶段的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在产业布局方面,目前南通支柱产业中纺织和建筑等传统产业占比过高,而苏州规上工业产值前五大产业中有四个为高端制造业且呈产业集群式发展,南通加快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成为现实要求。在产业组织方面,南通长期缺乏具有全球产业控制力和世界影响力的“链主”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形成现代化产业组织的空间广阔、任务艰巨。在产业循环方面,南通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近年来一直远低于苏州和无锡。以2022年为例,南通的外贸出口依存度为20.7,苏州为64.6,无锡为32.7,不及苏州的三分之一,无锡的三分之二,南通产业发展要确立起由内循环主导外循环的发展格局压力较大。在“专精特新”培育方面,截至2023年底,南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而苏州、无锡分别是401家和232家。

找准南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数智赋能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传统产业插上数智化的翅膀,经过转型升级后,也能够孕育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大生集团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持续实现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具有“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两大优势的南通纺织行业应坚持数智赋能为路径,加速引进设计、会展等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制造产能与高端资源的全球化布局。南通的建筑业也要加快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向绿色智能转型,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需求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重点规划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南通有独特的通江达海优势,海洋资源丰富,与区域优势不相匹配的是海洋产业相较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做出的经济贡献仍是“短板”。南通应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培育壮大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等新兴产业。注重提升海洋科研实力优势,加快招引高端海洋企业总部和人才,逐步实现科技创新与优势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集群。

借助集聚优势推动未来产业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孕育未来产业的基础,南通应当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和技术积累,发挥特色优势布局未来产业,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两大发展导向,吸取因抢风口“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教训,避免布局未来产业出现“扎堆”现象。要看到,南通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并不突出,“从无到有”孵化培育原始创新型未来产业可能力不从心。但作为制造业大市,南通可以依托本地禀赋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积极争取央企落户南通,通过央地合作布局前沿新材料、新能源、仿生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进产业体系向高形态、高能级、高价值攀升。

“园区引领+跨江融合”,促进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同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南通各类开发园区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还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平台,目前与上海、苏南等地建有19个合作园区,已成为跨江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跨江合作园区,在推动“接轨上海、融入苏南”上已经开展了一些成功的实践。下一步,南通应紧紧抓住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的契机,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重点招引培育跨江融合项目。加快探索与上海、苏南园区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协同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跨区域的法规、政策和规划衔接,促进区域内人才、资本、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协同创新。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

2024-03-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6108.html 1 3 找准产业突破口 厚植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