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一期入园74家智造企业,去年产值34亿元,亩均税收24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走进南通首家都市工业综合体——位于崇川经济开发区的华汇智谷,园区运营总监李聪不无自豪。
打造都市工业综合体,引导工业企业上楼发展,推动“块状经济”向“柱状经济”转变,是主城崇川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在全市率先探索的新路径。自2020年以来,崇川区已建成4家都市工业综合体,全市最多。
“工业上楼”的推进,不仅是空间布局的创新,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目前,该区4家都市工业综合体招引企业近200家,入驻企业去年完成销售收入约67亿元,其中16家达到规上工业标准。
破解瓶颈,创新探索“工业上楼”
一栋栋厂房,鳞次栉比;厂房内,须眉科技、福力加特等一个个制造业企业,马力加足、生产正酣……走进华汇智谷科技园,这里“干”的氛围浓厚。
“除了去年10月竣工的28号楼,一期楼宇基本招满,有的是一幢楼一个企业,有的则是几个企业共用一幢楼。”李聪介绍,相比直接拿地、块状发展,这种“向天要地”的柱状模式,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产业发展。
主城崇川寸土寸金。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破解土地资源瓶颈迫在眉睫,崇川必须树立精明发展理念。”崇川区工信局副局长冯智刚表示。
2019年3月,南通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支持南通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的意见》,鼓励市区建设都市工业综合体。崇川率先“吃螃蟹”。2020年3月,全市首家都市工业综合体——华汇智谷科技园开建。
“工业上楼,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工业生产功能从平面发展转向竖向发展,通过多层建筑的形式,实现工厂生产空间的立体布局。”冯智刚介绍,“工业上楼”意味着将工业生产的空间垂直化,“一般来讲,都市工业综合体的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5,商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0,厂房层高往往在四层乃至更高。”
在发展“柱状经济”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目前,崇川区已建成华汇智谷科技园、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京源睿谷生态科技园、中国电子东部智谷产业园4家都市工业综合体,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竣工备案面积约51万平方米、已租售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为了支持园区发展,崇川区创新项目供地方式,明确开发运营方可按照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混合用途挂牌出让,同时支持产权按照幢、层进行分割转让。在具体运营中,依托运营企业,通过以商引商招引优质企业。
华汇智谷建立了30人的专业招商队伍,成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吸引了74家优质企业入驻。东部智谷边建设边招商,突出厂房的“个性定制”,去年7月底一期竣工交付以来,已招引了20多家企业。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聚链成群,激发“智造”新优势
“去年6月,公司南通制造中心全面量产,全栈智能制动产品年产能达200万套,去年半年期产值9000万元。”走进位于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的比博斯特(江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洁净车间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公司南通制造中心厂长刘兴博透露,今年在手订单饱满,预计年产值可超3亿元。
与其数栋楼之隔,专注汽车驻车加热器控制板、控制开关的南通百易德电子有限公司,普通车间、无尘车间内,同样热火朝天。“园区管理规范、干净整洁、绿化程度高,更重要的是符合产业导向。”百易德电子总经理钱伟说,入驻园区以来,企业快速发展,“随着订单量增加,今年将新增生产线,扩大投资规模。”目前,公司与国内多家汽车厂家合作,并加入全球著名汽车供应商——伟巴斯特供应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漫步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类似比博斯特、百易德电子这样的汽车电子科技企业,比比皆是。
“园区产业定位为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生命大健康等产业。” 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副总经理表俊辉透露,园区入驻40余家企业,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及外资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更吸引了一批国家、省级科创人才。
目前,除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外,另3家园区也各有特色。华汇智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主,东部智谷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京源睿谷以能源环保产业装备研发制造为主。
“‘工业上楼’不是简单的土地空间的叠加,而是破题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新方向,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冯智刚介绍,打造都市工业综合体,崇川区严把质量关、业态关,要求各园区明确重点发展产业方向,重点招引有核心技术、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入驻。
产业的集聚,实现了园区内部小型产业链闭环。入驻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的百易德电子,与市北高新的势航、京芯光电形成了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华汇智谷内,福力加特、绿吉新能源等6家智能制造中新能源方向的企业,成为彼此的上下游。
占地面积不变,单位产值倍增——“工业上楼”通过“向天要地”,极大提高了亩均效益。以位于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从事硅片研发与生产的友拓新能源为例,这家建筑面积为4900平方米的企业,去年实现税收1200万元。就园区而言,预计全面达产后园区企业的亩均税收将达到每亩60万元至80万元。
一站式服务,助力初创企业“加速跑”
“从公司的注册到工商变更、行政审批、环境评价等,园区全程帮办代办,让企业能以更快速度投入生产。”东部智谷的江苏洛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唐华介绍,得益于园区的高效服务,公司去年10月装修,今年1月就投入运营,预计今年年产值将达2亿元。
助力企业茁壮成长,崇川的都市工业综合体运营方积极当好“管家”,不仅配齐餐厅、便利店等生活、商业配套设施,还构建了从政务代办到政策申报、金融服务、人才服务、财税服务、法律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推动入驻企业“加速跑”。
福力加特是一家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商,购买设备、厂房装修、人员招聘等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是初创企业,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遇到了“没有经营数据支撑”的苦恼。华汇智谷主动为其做担保,助力企业获得2000万元的贷款。企业去年5月试投产,全年应税销售达到3000万元,获评崇川区十佳科创项目。
“对于初创企业,‘一站式’服务可以让企业全身心投入生产经营,最快速达产出效益。”须眉科技为小米生态链的产品研发生产商,自2022年落户华汇智谷以来发展迅速,副总裁兼CFO杨威介绍,“各项政策及时传达,并帮助快速申报、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还可为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出谋划策”,去年企业产值1.2亿元。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华汇智谷与南通职业大学、新大陆集团,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三方共建实训基地,力争通过订单式培养,为园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解决好“用人”后顾之忧。
对于初创中小企业而言,发展追求一个“快”字。腾源智能科技2022年落户华汇智谷,已连续拿了两栋楼。董事长王洪军说,“这里的楼都建好了,我们想出租或购买,直接找园区,十分方便,省去了拿地建厂的时间,可以尽早扩大产能。”
“后续,我们将继续严把项目业态审核关,强化对园区以及入园企业的绩效评价,同时通过引导园区植入更多的增值服务,努力打造更为完整的特色产业链以及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冯智刚说。
本报记者 陈静 苗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