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以博助学”新玩法,贵在没有标准答案

□唐彦云

近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南通博物苑上榜,位列第57名,在百强热门博物馆设区市馆中位居第8。

文化软实力中一个重要资源就是博物馆,作为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南通带来“中国第一馆”的金字招牌,加上作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南通被赋予“中国博物馆之城”的美誉。依托这些珍贵的地方资源,开展多形式、多维度的实践活动,让玩转博物馆变成行走的素质教育大课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令人欣喜的是,3月底,崇川博物馆课程研学项目启动,依托主城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确保每名学生小学6年内完成对主城区博物馆的学习考察。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学校已先行先试,把课堂搬进博物馆,探索出“以博助学”的新玩法。

这些玩法各有千秋,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的分年级实践课程;有依托“小小讲解员”项目,通过引导学生亲口讲解、亲身演绎的“我为历史文物代言”活动;有融入校外实践、志愿服务、亲子活动的各种花式“探馆”等等。而其中最可贵的共同之处,用本地一位小学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这些玩法没有固定答案和量化标准”。

为什么说没有标准答案最可贵?剖析其原因,其一,正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不易陷入功利化的考量,可最大限度避免形式主义,尤其可避免成为被师生家长吐槽的应付式“打卡”。其二,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能够激发兴趣,没有量化标准、条条框框的束缚,每一个学生都能与博物馆擦出独一无二的火花。无论是动手参与实践,还是进行启发性、研究性的思考和探寻,都融入了学生个体独特的生活经验、记忆和情感,以及对地情乡情的理解、认知与热爱。这些充满生机活力、带着对家乡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活跃于各小学各家庭的“小小讲解员”,对于博物馆资源的活化利用,尤其是南通作为博物馆之城影响力的推广提升,大有裨益,甚至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其三,进入教育4.0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使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博物馆“行走的课堂”中,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可谓寓教于乐,一举多赢。

当然,没有标准答案的“以博助学”,并不意味着在课程开发、研学线路、组织形式、安全保障等方面,就不需要规范化的要求。这离不开家校凝聚共识之下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多方协力,通过务实具体的管理办法和举措,推动馆校课程与研学深度融合,探索更加多元、特色化的优质课程,让孩子们透过“以博助学”这扇窗,看到更优秀的自己,更精彩的世界。

2024-04-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0013.html 1 3 “以博助学”新玩法,贵在没有标准答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