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国内外热议的话题,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能力。马克思提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生产力三要素,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中国重塑生产力、重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通过新时代科技创新赋能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以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进行核心改造;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力求通过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时代发展主题,又注重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策略,贯彻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论原则。这一理念,既从发展战略规划上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也从发展路径上指明了具体方式。通过实事求是分析各行各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恰当的发展手段,有效避免一刀切、一哄而上的情况,这为各地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径选择。

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蓄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等构成的数智技术体系以空前速度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在2024年3月24日召开的以“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杰弗里·萨克斯教授表示,“中国目前在许多关键、绿色、环保和数字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5G、电动汽车、光伏、风能的世界领导者。”这从国外视角对中国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进行了中肯评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截至2023年底的数据显示,全国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20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78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60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376家,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再看南通进入新时代十多年来,针对地方发展实际实施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五大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累计实施省成果转化项目100多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获省级科技奖励约200项;“希望六号”“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从南通扬帆起航……彰显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地位,也为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蓄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积累了宝贵经验。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创新,奠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当今世界,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作为对传统生产力升级换代的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作为最具推动力的核心特征。而科技创新的落地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既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包括新兴产业的壮大,更包括未来产业的培育。而做好这些方面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的实际进行规划和推进。南通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扬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结合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战略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出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围绕数据技术串“链”了中天互联、纸贵科技、京希科技等上下游企业103家,形成了“数字产业网”产业集群,为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推进创新型人才引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切实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能动的要素,人才是推进发展的第一资源。杰弗里·萨克斯教授认为,新质生产力在于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进行投资:培养他们拥有优秀的技能,推动尖端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彰显出创新型人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性作用。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我国以“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以类型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统筹做好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研发、产教融合之间的衔接,形成合力,以期培养出更优质的建设人才。我市启动与南通大学融合发展、创新协调战略,大力支持南通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聚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与东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海洋高等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组建高研院所,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集成优化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破除影响人才培养和发挥潜力的障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招引急需紧缺高端产业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和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加快构筑创新人才引育高地,为南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助力南通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崇川区虹桥街道青年社区)

□张厚军 陆华雷

2024-04-2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1118.html 1 3 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