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提升理论宣讲的融合性

□曹荣琪

理论宣讲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那就是要体现融合性,包括宣讲者身体和心灵的融合,宣讲者和听众的融合,宣讲者和内容的融合,氛围和内容的融合,宣讲内容和听众的融合。

宣讲者身体和心灵的融合。身心融入的“身”,主要是身临其境、身体力行。为达到身临其境,就不能让主席台的宣讲区与听众区截然分开,宣讲者大部分时间可以不坐主席台或者干脆不用主席台,而是可以边走边讲,走到听众中间去讲,“与听众打成一片”。身体力行,宣讲内容是宣讲者的研究成果,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笃信笃行这些内容。身心融入的“心”,主要是心口如一、心无旁骛。心口如一,建立在自己对所讲理论高度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基础之上,嘴上说的就是心里想的。心无旁骛,宣讲时只有宣讲,专心致志于内容,其他什么都不想,讲到一定程度,甚至进入沉醉状态,就实现身心的真正融合了。

宣讲者和听众的融合。要实现这一融合,宣讲者起主导作用,要发挥说服力、亲和力,让宣讲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其中,要以针对性、实效性为宣讲着力点,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宣讲阐释,让学员觉得讲授的内容对自己的工作有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是前提。说服力、亲和力是为效果服务的,虽然处于辅助的位置,但不可或缺,它会在宣讲者和学员之间营造融洽的心理氛围,让学员在轻松欢快中接纳宣讲内容。实现这种融合,宣讲者要淡化“老师”的概念、强化“同学”的理念,变老师为同学,平等友好地交流,自己讲讲,也可以请学员讲讲,在互动中融为一体。

宣讲者和内容的融合。这实际上是宣讲者和听众融合的前提,因为听众需要的是知识,而知识就在宣讲者的脑中、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宣讲者在课堂和宣讲场上的角色,是理论和知识的传播载体,其基本作用是“过渡”,让理论和知识通过自己“过渡”给听众,或者让听众通过自己“过渡”到理论和知识的领域。这个融合的关键就在于“归化”,把理论和知识“归化”进自己的意识乃至生命中,成为自己真实、坚定的意志,这样就实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宣讲阐释出来也有信心和底气。实现宣讲者和内容融合的前提,是自己对内容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这个前提又是由自己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决定的,需要平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

氛围和内容的融合。这个融合主要在于宣讲者在宣讲阐释过程中营造出“恰如其‘氛’”的氛围。宣讲者要采用适合的方式方法,营造贴近内容要义的氛围。通过情境演绎也好,手势和神情的变化也好,播放音视频也好,朗诵经典名篇也好,画图引导也好,或者唱几句烘托内容的歌也好,都可以。烘托氛围的目的就是要把理论和知识更有效地送入听众的脑海和心中。怎么让内容始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提高听众对宣讲内容的“吸收率”,很大程度要靠宣讲者营造出的氛围帮助“消化”。

宣讲内容和听众的融合。如何实现?一是精准,二是“解渴”。内容本体首先要讲得精准、纯粹,要守正创新,不讲偏、更不讲错。人在渴时自然要饮水,这时候的吸收最彻底、过程最愉悦,有时恨不得一下子喝一瓶水。因此,宣讲中的“解渴”方式,就是要“投其所好”,以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提升理论宣讲的融合性,对提高宣讲者的素养和增强自信有益。宣讲效果好,听众认可度就高,但有几点应注意:一是要保持清醒,防止说错话、越底线。二是情感要适可而止,不能投入过深,使听众反感。三要凸显宣讲重点,要在核心观点、重点内容上,确保听众对重点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作者系通州区委党史办主任)

2024-05-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2558.html 1 3 提升理论宣讲的融合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