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海门花式整活赢得“大流量”——

藕池抓鱼 河上泛舟 去这里当一日乡野村夫

在藕池抓鱼,在清水栈河上泛舟,在日月天农庄垂钓,在春野家庭农场采草莓……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海门区余东镇富民村凭借泼水节、少数民族厨艺比赛等特色文旅活动,引来不少人观光游玩。“假期前三天,我们共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村党总支书记俞新介绍,依托文旅产业,富民村今年有望增加村营收入30万元。

眼下,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徒步露营、田园摄影,到亲子游学、农耕研学,花式玩法不仅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给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海门区紧抓契机,立足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等特色资源,找准“文旅纽带”和“经济纽带”的融合点,高质量推进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枇杷果园天籁村欢迎大家光临……”昨日,记者还没走进海门区天籁村的游客服务中心,便远远听到村里的陈华正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推介枇杷花蜜、枇杷茶包、枇杷果酒等产品。2016年,天籁村举办枇杷文化旅游节,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品味乡村、情系乡村。“我们连续办了九届,枇杷采摘周期差不多也就25天,游客平均每天有1500人,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陈华说。 如今,天籁村更是以枇杷产业为基础,充分挖掘自然、人文、民俗、旅游等资源,将产业功能、生态循环、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目标打造集南通首个婚礼公园、国家级研学基地、房车民宿基地、水上花园餐饮、烧烤大灶等项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截至目前,该园已承办全省枇杷旅游和枇杷产业大会、南通乡村旅游节等活动,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00多万人次。

近年来,海门区着力构建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以新兴产业为带动、以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鼓励各地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海门还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张謇文化、江海文化、家纺文化、红木文化、沈绣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动漫文化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影响越来越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日益彰显,涌现“家纺村”“红木村”“枇杷村”“少数民族村”“博士村”“海鲜村”“动漫村”“艺术家村”“特色果蔬村”“农民画村”等一大批主题特色村落。去年10月,海门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今年2月,海门区的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公示名单。

本报记者 黄天玲 本报通讯员 杨礼庆 吴赛杰

2024-05-14 海门花式整活赢得“大流量”——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2707.html 1 3 藕池抓鱼 河上泛舟 去这里当一日乡野村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