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观点声音

近日,红火热闹的“乡村戏剧节”在山东潍坊牟家院村举行。戏剧节上不仅有传统戏曲,还有现代戏剧、剧本朗读、围炉夜话、儿童画展等一系列艺术表演和活动,所有活动都在牟家院村乡村的田野、集市的街道乃至村中的果园、院子、小学举行,让村民们得以充分参与、沉浸体验,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以“山水+”“戏剧+”为特色的艺术节在农村广袤大地上开展,带动全国各类专业艺术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等多种力量走进乡村,感受地方民俗与现代艺术表演之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以点带面激发乡村文旅的发展活力。用艺术点亮乡村,应注重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这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等积极健康的草根文化发展;还要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凝聚多方力量,不断挖掘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开拓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道路。

——光明日报《当文艺遇见乡村生活》

手舞足蹈的小猫、令人上头的音乐、再配上标题“入职两年领导终于把官方号交给我了”……连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官方号,纷纷发布的“00后”接管账号视频,让很多网友看了“欲罢不能”。为了流量,但不能止于流量。批评者则表示,官方号“玩梗”是流量焦虑的体现,不应“不务正业”,被流量裹挟。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也为我们提了一个醒:作为一种现象级新媒体产品,小猫视频由于成本低、门槛低,引起跟风很正常,偶尔为之无伤大雅;但官方号的定位和职责,决定了其不能走上“鄙视自媒体—羡慕自媒体—成为自媒体”的道路。面对广大受众群体,及时高效做好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不仅需要迎合爱看小猫视频的年轻人,怎样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更值得努力。回到最初,小猫视频之所以能爆火,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画面多精美、制作多耗时,而是贵在真实,小猫或手舞足蹈或垂头丧气或踌躇满志,反映出“打工人”的日常,抓住了情绪价值这一关键点,从而找到了流量密码。官方号这一垂类领域,若能从这个思路出发,完善服务,把握尺度,兴许能开辟出新格局,“卷”出新气象。

——南方日报《官方号“玩梗”有趣也需有度》

“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日前,这一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众多网友共鸣。除了收到平台的推荐信息以外,网友发现自己还会在无意识中被推荐给他人,甚至连收藏的内容、买过的东西等都可能被他人一览无余。记者对多款App进行测评,发现不少平台在“熟人推荐”相关选项上默认开启,而关闭步骤往往十分烦琐。自己喜欢什么商品、到过什么地方、说过什么话、看过什么内容,都会被朋友和熟人所掌握,这种结果令人崩溃。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跟网络实名制要求背道而驰,也不符合网络管理的基本目标。为此,就需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倒置并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收集信息和推送信息时应当由时下的“应当征求”变成“必须同意”方可实施。简单来说,即便是制式化的协议中有相应的免责条款,或者App中有相应的关闭按钮,只要用户没有作出选择,平台未经同意都不能视为默认,而是严格禁止收集个人信息和定向推送。在此责任模式下,只要用户能够证明自己没有授权和同意,则平台就没有免责的理由。监管方也能简单得出结论,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扬子晚报《关闭“熟人推荐”的权益,不能被忽视》

排队三小时,只为看一只猴子;入园门票几十块,买周边花了上千元……继“city walk”之后,年轻人又盯上动物园,爱上了“zoo walk”。现在的动物园和以往大不相同。它们更“潮”了、更“会”了,比如争相推出自家的“动物明星”,打造流量担当。这些动物或丑萌、或搞笑,在网上圈粉无数,更吸引粉丝线下“奔现”。再如,“动物园+”。有的在园区开咖啡馆、电影院,有的办起了音乐会、画展,有的甚至还可以露营、夜游留宿。动物园成了新的文娱消费空间,令人耳目一新。这背后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对文娱消费新需求的精准捕捉。这届年轻人之所以盯上动物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看着动物们优哉游哉、松弛自在、与世无争,“精神状态领先几十年”,成天焦虑的网友们也代入其中,短暂放空,收获一份“疗愈”。正如有网友所说:“在这里,连看老虎打个哈欠,似乎都让人如沐春风”“zoo walk像一剂良药,治好了自己的‘自然缺失症’”。由此可见,年轻人与动物园碰撞出新火花,并非偶然,其背后有新趋势、新需求。各行各业是否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广州日报《读懂“zoo walk”背后的新需求》

2024-05-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063.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