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博物致知,激发“大学校”以文化人新活力

□王孝誉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暨2024“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现场公布了2022—2023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及首批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其中,南通博物苑“博物苑里的二十四节气——春韵”、南通风筝博物馆“风筝文化进校园教育项目”入选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南通博物苑开发的“张謇主题文物史料知识图谱”入选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他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在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里,很多知名博物馆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南通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博物馆优质资源。打卡博物馆已成为南通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市共有备案博物馆29座,其中既有南通博物苑、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等20座国有博物馆,还有9座民办博物馆。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和空间,通过持续开展品牌塑造活动,激发博物致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活力,让博物馆“大学校”,成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以及来通旅人,学习和了解南通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必须不断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博物馆与学校共建青少年教育项目库,设计研学精品线路和资源包,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研学基地建设、教育项目示范、流动博物馆建设等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教育方式,拓宽服务人群,真正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持续不断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要统筹推进博物馆均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社交需求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博物馆作为“大学校”,要在广开门路、多接地气搞活社教活动上多下功夫。通过公众讲座、亲子活动、文化演出、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文博资源被发现、被认识、被珍视。通过联合办展、交流展览、巡回展览等方式,加大馆际资源整合和交流力度,提升展览品质。还要推进博物馆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让公众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2024-05-2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445.html 1 3 博物致知,激发“大学校”以文化人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