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把校园内外变成诗词的课堂

□刘曦

近日,“槭彩诗会”(第四季)在启东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诗人与启东市百余名小学生一起在槭树林中朗诵诗歌和文学作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学的种子。

一首诗、一阕词,传承着文化和审美的精粹,所以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被称为“诗和远方”。中国人是有诗意的,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意境与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是表现个体情感与普罗大众共通情感的联结。这种联结是基于自身成长环境和经历对诗词生发出的独特感悟,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总能在诗词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诗歌所传递的是真善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从小喜欢读诗,能使孩子们自觉而又自然地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而传承经典,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诗歌进校园,关键在学校。立足教室小课堂,利用每天晨读、课前三分钟等时间,组织学生吟诵古代诗文;立足校园中的课堂,组织开展“诗词吟诵会”“诗词大会”“主题诗词创作比赛”等一系列诵读、比赛、创作活动;立足社会大课堂,定期开展游学活动,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朗诵革命诗词、爱国主义诗歌……大力营造“多读诗、善读诗、读好诗”的诗词学习氛围,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家长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学习诗词,让孩子自觉接受文化熏陶,激发创作的潜能,以诗词涵养爱国、爱民族的情操。

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诗意的生活需要诗意的朗诵。朗诵是一种人生态度,也许一个人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没有充满韵味的抑扬顿挫,或者声音不够磁性,但是,只要自然而真诚地抒发出来,就能显现出自信和坦然。希望清晨闹钟响起时,唤醒孩子的不再是对学业的紧张与焦虑,而是对诗意生活的美好期待。

2024-05-2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567.html 1 3 把校园内外变成诗词的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