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荒草荡中崛起的华丰

□田汉臣

近日,在如东县掘港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我随曾在原华丰乡工作过的10多位老同志一起到当年的围垦工地故地重游。老华丰人难得会面,谈得最多的是华丰的历史和现在的繁荣,80多岁的老支书徐加权、曹跃相及老干部徐兵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后我拜访了如东史学工作者张德彩老先生,特此追忆华丰往昔荣光,希冀再续新篇章。

华丰公司的“华丰坝”

民国四年(1915年)9月,浙江绍兴人邵明芝、陈炳镛等人联系了上海几位资本家集资合伙去北平开办杏花楼酒店途中,路过如东沿海滩涂时,面前一望无垠的荒滩野地吸引了他们。这些老板们不约而同地看中了这块荒无人烟的草荡,认为它是聚金敛银的好地方,决定开垦此地、植棉种粮。

不久他们成立垦殖公司,对于取何名号,邵明芝提议因沪上有好多公司冠以“华丰”之名,是否可以将垦殖公司也借用此名,意为“造福中华、丰年稔岁”。他的建议得到赞同。

华丰公司正式运营后,为加大投入,又联系了南通人施其康等20多名富商集资40万银元,成立董事会,实行股份制运作。经过大规模垦殖,全垦区垦殖面积达到2.83万亩,造涵洞2座、开挖河渠总长24公里、构筑土路45.2公里、修建桥梁15座。公司又在此陆续建造房屋150多间,建立合作社和学校各1所,茶楼酒肆、八鲜肉铺、南北杂货店、木行铁铺等鳞次栉比,形成华丰最早的街市。公司从崇明、启东、海门、南通等地陆续招来850余户计4550名垦民。将土地划分为仓、匡、排、埦(每仓3匡,每匡5排,每排20埦,每埦1.33公顷)。土地方整,沟渠纵横。农民建房,每埦建2户,横竖成行,整齐划一。

过去的金陵荡地势较低,北濒沙家店老圩地,地势较高,故华丰公司用蒲包装泥土筑坝挡水,时称“华丰坝”。水位低时,开坝放水灌溉垦区;发大水时,将堤北的涨水挡住,造成坝北田地房屋受淹。因此,人们又称华丰坝为“黑心坝”,经常出现开坝、堵坝的械斗纠纷。最为严重的一次是民国廿年(1931年)8月发大水,余荡乡乡长袁之谦组织一班人前来开挖“黑心坝”时,与堤南华丰公司人员形成对峙。此事惊动了掘港国民政府当局,即派警员前来平息。由于矛盾激化,华丰公司钱伯一一枪击中掘港场警员肩膀。第二天,兵房又来了许多盐民,要找钱伯一算账,最后由华丰公司出面,约请掘港兵员吃了一桌酒,算作赔礼道歉,并开坝放水,方才平息这场风波。从此,掘港场派驻人员专门负责看守管理此处。

华丰坝周围原本无街无镇,仅有三四家小店。后来,坝上安稳了,加之地处四乡交通要道,逐步吸引了一些看好商机的商户迁居经商,使华丰坝的小集市初具集镇雏形。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侵占华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一次就焚毁华丰坝10多间房屋,使街面萧条冷落。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华丰公司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强占,成为反共据点,疯狂报复和奴役人民群众。为了救民于水火,我党地方武装及民兵一夜之间将公司房屋全部拆光(以防敌人盘踞于此)的同时,又引导华丰公司大部分商户搬迁到华丰坝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华丰坝上已形成东西500多米的华丰街面,整条街市有20多家店铺。较有名气的有:南街江家药店、施琴照相馆、王家缸行、刘恒山八鲜行、秦元祥商店、杨金生理发店、吴金贤商店;北街有瞿家油坊、沈家修车行、范成武豆腐店、范家染坊、徐家铁匠店、陈宏江茶馆、杨家理发店、金风小客栈、朱茂林酒店等。

原来的华丰坝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集镇,1932年建立华丰乡时,乡政府就设在华丰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此处又划分为华丰、新生两乡。1949年,划分为华丰、新生、新余3乡。1957年,华丰、新生、新余3乡又合并为华丰乡。1958年10月,成立华丰人民公社,华丰坝成为公社机关驻地,建立工农商学齐全的集镇架构。尽管如此,人们到华丰街上购物办事,都习惯说“到坝上去”。

花丰公社的“花六二”

1965年,华丰公社更名为“花丰公社”。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加快集镇建设,开挖贯穿街西与童店街、街东与兵房至东安闸的一条二级河——华丰河。

20世纪70年代,花丰公社曾出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花六二”。所谓“花六二”,即指江苏省棉花高产先进单位——花丰公社六大队二生产队。有两位科学种田的带头人,至今人们不会忘记。一是原大队农业技术员翁朋贵。他潜心从事棉花栽培和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成功获得亩产棉花206.80市斤的高产成果,受到省、市、县政府部门的表彰。1978年,翁朋贵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获得奖章一枚。二是原六大队二生产队的队长杨德林。他重视棉花的科学栽培,十多年认真研究总结棉花的高产经验,得到湖北天门、安徽安庆、江苏常熟等地农科所及上海市农科院一致认证。1973年,中国农科院出版的《中国棉花》杂志第一期和上海《科学种田》杂志,分别刊登了《关于杨德林谈棉花三黄三黑的经验》的文章。1975年—1979年,他领导的花丰公社六大队二生产队连续四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在1977年、1979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为如东县棉花高产作出了贡献。

华丰乡的“华丰街”

1981年10月,花丰公社复名“华丰公社”,1983年8月改为华丰乡。当地历届党委、政府对街镇建设非常重视。早年在华丰河的河南新建了华丰初级中学、华丰粮站、轧花厂、拖拉机站、农机站、用电站、运输站、收花站,位于河北的老乡政府向东迁址重建,靠近乡政府建起千人大会堂以及文化站、兽医站、华丰小学、华丰医院,原乡政府旧址新建了供销社商场。此后商场店面持续增多,人流量不断增加,街市进一步繁荣。

1989年,童华公路贯通北街区,搭上南通市最后一趟通公路乡镇的末班车,公路的贯通和公交的开通又为商户创造了商机。1990年,华丰乡党委、政府把集镇规划、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91年在南北街之间规划农民街,修筑兴华路(意为“振兴华丰”),后来居民习惯称之为“兴华街”,并在一年之内,街两面二层三层集商住于一体的楼房拔地而起。南街河边的违章建筑,在10天内全部拆除,建成沿河绿树成荫的绿色走廊,并将原临街影响交通的地摊式市场重新搬迁到新农贸市场,拆、建、搬三措并举,彻底改变小集镇脏、乱、差现象。随着童华公路的贯通,北街也兴旺起来,信用社(农商行)大楼、大型供销商场大楼、邮政所、邮政银行、敬老院、中心幼儿园、兴武工程队大楼等陆续建成,各种商店也热闹非凡。2022年,掘港街道又加大了华丰集镇的“三化一通”(绿化、亮化、美化和通达)等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如今的华丰街已成为一个理想的宜居、宜业、宜商、宜学的新型街镇。

2024-05-2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583.html 1 3 荒草荡中崛起的华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