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新闻

修实生物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创新引擎,竞逐多肽产业新赛道——

企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这是液相色谱仪,可以做各种检测项目,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21日,记者走进位于崇川区的修实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看到几名身着白大褂的研发人员正站在液相色谱仪设备前,全神贯注地记录实验数据,检测公司最新研发的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多肽药物。

修实生物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学和医药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密切关注多肽药物赛道,建立了基于合成生物学元件理性设计的重组多肽(蛋白)创新药开发平台。修实生物的研发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技术实力,持续不断地攻克技术难关,打破了复杂结构环肽生物合成的难题,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复杂结构短肽药物规模化生物合成生产技术的企业。

围绕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修实生物在慢性病治疗药品制造上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发展。“以治疗慢性便秘的利那洛肽为例,该药物分子结构极为复杂。无论是通过化学合成法还是生物法制备这种药物,生产成本都相对较高;而生物合成法所使用的葡萄糖、无机盐等原料价格低廉,使得制备药物成本只有化学合成法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化学合成法制备该药物的生产周期通常在15—20天,通过生物合成法,生产周期缩短至2—3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修实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寅嵩介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我们对药物制造的工艺进行了革新。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的有机溶剂或试剂的使用,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使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下转A4版)

(上接A1版)修实生物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创新引擎,推动生物制造绿色发展,实现企业发展“含绿量”与“含金量”同步提升。

得益于技术创新,修实生物制造的多肽药物成本大幅度降低,药效优于同类产品,在行业内保持领先水平,获得下游众多厂商的认可以及资本市场的青睐。2023年,修实生物与药企合作订单总额达3000万元,并顺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去年,我们与上海乐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确定战略性合作,建设全球第一条合成生物学多肽项目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后,将实现多肽药物的智能高效化生产,预计未来每年产值超过10亿元。”吴寅嵩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如今,修实生物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这背后离不开人才的重要支撑。“短短四年间,公司研发团队从最初的不足10人,渐渐增至近70人。其中,4成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涵盖制药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专家。我们用好南通人才政策,主动帮助员工申请人才补贴,并为员工提供到高校深造的机会。”在吴寅嵩看来,只有紧抓人才的“关键变量”,才能撬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目前,我们在研项目约16项,研发团队还在不断壮大,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超过百人。”

展望未来,吴寅嵩表示,修实生物将继续发挥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深化药物创新布局,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进。聚焦慢病和代谢类疾病领域,通过加强与国内知名药企的深度合作,研发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让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

本报记者 张园

2024-05-24 修实生物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创新引擎,竞逐多肽产业新赛道——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760.html 1 3 企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