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乡村振兴

只见农机不见人,动动手指能种田,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广袤田野里满满“科技范”

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数字赋能,科技驱动,为现代农业装上了“智慧大脑”。

建设农业强市,利器在科技。我市坚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翅膀。区域农技服务中心挂牌实现全覆盖,南通作为唯一地级市代表在全国农技推广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把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从加快现代种业建设、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部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今年,我市推进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提升省级及以上种质资源库(圃、场)保种水平,对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强南通文蛤原种保护。支持科研院校和种业企业协作攻关,强化专用型玉米和大豆、园艺蚕桑、特色水产等品种选育。开展地方畜禽品种商业化孵化,建立从保种场、扩繁场到养殖户的推广养殖体系。提升种苗繁育供应能力,建设特色优势种苗中心。重视大田作物主推品种选育,推进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强化种业市场监管。

聚焦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化农业科研院校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鼓励农业企业牵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或新型研发机构。

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打造市级农机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建成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园区及农机农艺融合点20个以上。加强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农机装备保障,推进粮食作物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化智能化农机。规范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强化农机用房保障,鼓励镇、村整合资源,探索共建、共管、共享路径。推进设施农业“宜机化”改造,支持设施园艺小型机械研发推广。

加快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推进农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农业园区智慧化改造。发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带动作用,发展农村电商“云营销”,以数字化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扩大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

强化人员、资金和政策保障,提高区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质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搭建技术服务和试验示范平台,不断提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本报记者 卢兆欣

2024-05-24 只见农机不见人,动动手指能种田,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795.html 1 3 广袤田野里满满“科技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