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民间写真

我是儿子的网聊搭子

□陈凤兰

有人开玩笑说:孩子长大了,就像发射了卫星,信号越来越弱,联系越来越少。而我家那个在苏州上班的小子,却在每天下班时,准时来一条微信:个聊天啊!

“个聊天啊”四个字,有两个字是方言习惯。江淮方言喜欢在疑问句前加个“个”,意思是“好不好”“能不能”。而“啊”,是询问,也是商量的语气。放在汉语四种句式中,应该是典型的“祈使句”。

我当然不会无视儿子的“祈求”,这也是我们享受亲子互动的最好时光。儿子晚上六点下班,导航线路都呈现一条条红线,路面都堵成狗了,开车的儿子常常无聊到崩溃,于是“聊天”就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陪伴。

除了我探询他一天的工作情况、人事关系,还有吃饭、冷暖的话题,儿子更多的是感慨一句:今天国际形势有点紧张呀,于是“巴拉巴拉”就是一段输出。也许男人跟女人就是两个物种,我这个老妈,到老都喜欢些虐心的情感剧,煽情的文艺作品,而儿子却“无感”,所以我只能收起自己想分享的心思。儿子却是对时事新闻异常热心:今天巴以形势紧张了,核辐射的海水要到中国沿海了,马斯克的访华背后有很多布局……就这样,我硬生生地被培养成了一个热心国际事务的大妈,甚至每一次买菜买水果物价的波动,我都会用宏观的眼光去探寻国际纷争给中国带来的蝴蝶效应。

更多的时候,儿子会拎起一个话题,这样我们就能深入“切磋”。“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牛为什么没有上牙齿?”“苏联的分裂与斯拉夫人种的关系”“《应许之地》怎样讲清楚巴以争端背后的历史背景”……从生物到政治,从政治到经济,从经济到哲学……儿子像是终于找了一位“粉丝”,然后源源不断地输出自己的观点。我除了“嗯”“啊”“是的”“哦”,很多时候都插不上话。但我当年也是生物专业毕业,后又从事高中语文教育的老师,也是个整天喜欢捧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书来读的“知道分子”,所以不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补充”几句。当然,更多的情况是他说我听,我一边听,一边在“反刍”:哪些话让我醍醐灌顶,哪些话让我耳目一新,哪些话有科学逻辑问题,哪些话让我看到了儿子的成长……

儿子深度阅读《万物皆数》,一次次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去纠正我对世界的一些看法。让我这位感性、敏感、喜欢春花秋月的文科老妈,一次次学会用客观、理性的视角去解读世界。

也许,母子一场,不是那种渐行渐远的远离,而是相互懂得的成全。

除了母子身份,我们还是网聊搭子,这样的幸福与满足,真是妙不可言。

2024-05-2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4091.html 1 3 我是儿子的网聊搭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