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南通

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聚焦新质海工装备、海洋工程建造、海洋新能源三大领域——

下一个万亿 关键是“海洋”

初夏的江海大地,惠风和畅、草木葱郁。

昨天,记者来到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联合研发中心,只见展厅中央陈列着数项科研成果模型,其中,一个圆柱型大锤列在首位,赫然醒目,这是面向大兆瓦海上风机安装的超大型液压冲击锤。“该冲击锤是东南大学与龙源振华联合研发的首个转化成果,解决了我国在海上风电施工设备方面的技术难题,目前已经拿到了市场订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慧敏介绍,随着产学研的深入开展,冲击锤最大施打直径已经从最初的8.88米升级到了9.2米,并有望再次刷新。

校地牵手逐梦深蓝

昨天,研究院在南通创新区正式签约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研究院将依托“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应用场景”的方式,将东南大学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有效转化为南通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省逐步完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南通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万亿元、增长5.8%,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约占全省1/4。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胸怀江海之阔的南通儿女,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下一个万亿看哪里?副市长于立忠在签约揭牌活动致辞时给出了答案——关键是“海洋”。当前,我市提出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正在编制临海地区空间和产业规划,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全力激发蓝色经济新动能。

向海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深化海洋领域专业研究,持续增强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南通基础教育蜚声海内外,然高校却不兴,这也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东南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当前正以“大海洋”为切入口,推动学科版图优化升级,也迫切需要海洋领域研究的承载地、试验田。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介绍,研究院当前正围绕新质海工装备、海洋工程建造、海洋新能源三个领域开展研究,计划通过创建内外共融的合作机制,实现人才、项目和产业发展的内外循环,集聚一批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致力于解决南通海工领域的人才链和产业链的难点,提升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好风凭借力,合作享共赢。

校企联合攻关、携手成果转化,“产学研用”创新融合发展成为南通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引擎。陆慧敏介绍,研究院将作为校地合作的“先导部队”,充分发挥“学研”优势,与中天科技、招商重工、龙源振华等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合作机制,打通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关键一公里”。

南通创新区党工委委员、通创办副主任严建林说:“研究院挂牌成立是南通把握发展机遇,推进海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立足南通本土,围绕海工企业端需求,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龙源振华于2023年完成了国内单体规模最大、世界最重的海上升压站吊装施工的粤电青洲海上项目,历经十多年的经营发展,已成为国内海上风电施工的领军企业。企业自2022年就与东南大学开展合作,已开启超大型液压打桩锤、无人船扫测船、水下机器人等多个涉海项目装备的联合研发。龙源振华冯小星院长介绍,龙源振华还能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和科研人员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再反哺于企业。

“中天科技与东南大学有多方面的合作,尤其在金属材料研究方面,曾共同成立‘多孔金属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中天科技总经理钱蒋峰认为,研究院的成立对于中天科技海洋产业集团发展将会有质的推动,能与中天科技研究院海缆研究所形成联动,在研究人员共享、国家项目承担、产业前沿技术开发等方面协同合作,共同推进中天海洋技术项目尽早落地,形成产业化成果。

创新区目前拥有海工相关企业近十家,已经初步形成了海工产业微生态系统,“我们将紧密结合园区企业的发展实际,发挥研究院的科研价值,提高园区企业在海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陆慧敏认为,“顶天立地”才能“安身立命”,不管对于研究院还是企业而言,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科创研发能力,在专业领域做到“顶天”,才能在行业赛道的激烈竞争中“立地”。只有与企业紧密抱团,形成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和企业才能够“安身立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向海图强向“新”未来

潮自东方起,正是扬帆时。

“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打造南通海洋产业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陆慧敏铿锵有力地喊出奋斗目标。研究院自注册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工作进展。人才引进方面,截至昨日签约揭牌,首批入驻研发人员40余名,更让人惊喜的是,东南大学有41支研发团队自愿申请加入研究院,目前已通过遴选的方式筛选出20支优秀研发团队,至今年底研发团队力量将达百人;平台建设方面,已初步完成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并与南通市各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接;学术交流方面,已接待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等专家领导,并即将举办长三角海洋机器人国际研讨会,进一步提高研究院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问及研究院的定位时,严建林说:“借助于研究院的开放式平台,以及其拥有的全国海工领域技术研发资源,我们将充分链接起南通各区域板块之间的高质量协同发展。”目前,市政府和园区已通过资金扶持、编制设置、平台载体、税收减免、提供人才公寓等方式为研究院提供了诸多前期服务,研究院也正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研究院还应以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配为标准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中天科技将围绕企业研发难点和痛点组织人才揭榜挂帅,定期开展人才交流沙龙活动,定期组织互访,定期通报成果和信息,实现实验设备、人才、信息资源等共享。”钱蒋峰介绍中天科技与研究院融合发展方式。

以研究院的成立为契机,南通正在不断汇聚新质动能,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南通也正以下一个万亿为目标,劈波斩浪驶向深蓝。

本报记者 夏照粉

2024-05-29 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聚焦新质海工装备、海洋工程建造、海洋新能源三大领域——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4234.html 1 3 下一个万亿 关键是“海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