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阅读

教你“手护” 孩子健康

□天凌

那年盛夏,因女儿被诊断为“小儿斜颈”,我和丈夫就踏上了为孩子做推拿矫正的求医路。整整100天,我们每天抱娃在小儿推拿科的门外候诊,我发现,除了与我家孩子一样的斜颈娃娃外,前来求诊的孩子病症五花八门,有的孩子厌食,透过棉布小衣裳,都能看到其肋骨与蝴蝶骨突出,骨瘦如柴;有的孩子吃一点东西就腹胀如鼓,体型像一只大青蛙,却精神萎靡;有的孩子咳嗽咳得惊天动地,吃了无数西药不管用,为了哄她,母亲已经长出了两个大黑眼圈……而家长间的交流让我知道,中医推拿的学问果然博大精深,连孩子夜啼难睡、出汗过多、夜来尿频、过敏性鼻炎等,都可以用推拿的方法来治疗。

医生在一片惊惧嚎哭中,一面哄娃,一面拿捏穴位,揉推郁结,以柔和的手法与凝神聚气的力道渗透,来舒缓孩子的不适。

问诊中,当医生得知,有些父母是从郊县花了三个小时赶路,才带着娃来推拿这十分钟时,心有不忍,只待小病人的症状有所缓解,便放慢推拿的节奏,把那农民妈妈的手领到自己推拿的穴位上,教她如何辨明穴位,如何掌握揉捏的分寸,希望她学会基本手法,自己就能为孩子治疗。当然,看到有些父母受限于接受能力,学了忘,忘了又学,医生也会感叹说:“要是有一本书,能把小儿推拿的治病精髓都写下来,图文并茂,让这些婴幼儿的父母可以照着学,才是一件大好事呢。”

很多年以后,当我看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素芳小儿推拿精解(视频版)》一书时,往日记忆就像花园里倾泻而出的蝴蝶一样,在我的脑海里翩翩起舞:是的,这才是当年医生想介绍给孩子父母的一本好书。作为“孙重三小儿推拿”的传承人之一,张素芳教授在临床一线工作了60年,并培育了一大批像本书主编周奕琼、邢晓君一样的小儿推拿人才。作为博士生导师,张素芳教授一面摸索独到的问诊与推拿手法,一面也为小病人的父母颠簸来去,抱娃就医的种种不易唏嘘不已。怀揣一颗治病救人的炽热之心,她将工作经验与医案悉心整理,汇编成这本书,将小儿推拿中的“推敲”与“拿捏”之道,完整地提炼出来,在这本书中以文字、图片与扫码看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地呈现。家长与小儿推拿的初学者,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地学习,为孩子解除病痛。

张素芳教授为何会走上小儿推拿这条路?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1940年,她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她因出麻疹并发肺炎,差点儿断送性命,幸有好心人介绍,得到上海知名小儿推拿医生朱慧贞女士的诊疗,才挽回生命。作为小儿推拿的受益者,1958年,张素芳教授进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学习,成为她人生中的转折点。推拿领域的一指禅名家王松山先生曾教导她:“从事推拿治疗,首先自己要有强健的体力,否则患者还没有治好,医生已感到疲乏,当然就谈不到发挥推拿治疗的作用。”王松山先生之子王纪松先生也一直教导这位女弟子,小儿推拿的手法应该是“刚柔兼济,以柔为贵”。1961年,张素芳教授与恩师孙重三先生相识后,更深感过去所学不足,不仅认真学习孙氏“十三大手法”,还在临床中琢磨出望、闻、触等手段,来诊断孩子的疾病,从而跨越小儿不善表达的障碍。她还从力学角度,发明了“推拿受力弧”这一充满科学性的新概念,让柔和的力道既不至于伤害柔弱的小娃娃,治疗功力又可抵达深处。

《张素芳小儿推拿精解(视频版)》以科普图书的严谨充实架构,与生动的典型医案互为佐证,形成完整对称的“总—分—总”结构,其中,推拿理论、手法、穴位与操作精解是家长为孩子推拿的基础,紧接着,张素芳教授将小儿常见病分作健脾助消化、养肺防哮喘、护肾利排泄、五官保健以及其他常见疾病推拿方等五个章节来详尽讨论,每一个章节,都细分为6到12个小节,来讲述针对不同的典型病例,家长应该怎样操作。最后,张素芳教授回到新生儿护理及小儿的四季调养上来,将总共50多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娓娓道来,既充满专业实操性,又以故事为引子,生动活泼地为家长提供最实用的解决方案。

最令我感动的是,张素芳教授犹如一位慈爱的祖母,在书中不厌其烦地解答了家长关心的育儿困惑,如孩子厌食、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近视、夜啼、肠胀气等问题,应当怎样全方位地调理,才能让孩子从病弱体虚的“难养型幼儿”,变得皮实、健康、活力四射。

是的,幼儿的安康,是全家的情绪枢纽,孩子一病,全家人不得安宁。“手护”好孩子的健康,父母才能腾出精力,去安心工作,去为国家作贡献。从这一点来说,张素芳教授的言传身教,正是为众多家庭的和谐与安宁打基础。

2024-05-2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4275.html 1 3 教你“手护” 孩子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