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探索建设物流枢纽经济区“海安样本”

□郁江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5月11日,李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货运、商贸流通等改革,推进物流数智化发展、绿色化转型,统筹推进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中央层面上不仅以“筋络”为喻,强调了物流发展对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物流需要以自身的高效畅通来更好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形成协同效应的发展路径,也就是物流产业的发展导向将从“物流枢纽”向“物流枢纽经济”升级。

我们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以功能平台、产业项目的集聚赋能,全力打造效益园区、智慧园区、跨境园区和清廉园区,推进“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转换,探索建设具有链式化、智慧化、国际化和绿色化特质的物流枢纽经济区“海安样本”。

推动“链式化”。推进供应链强链、延链、聚链,才能保障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推动区域物流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等“筋络”在园区交汇。着眼“聚优”,以招培并举促“强链”。通过物流联盟、行业协会,加大平台之间合作力度,联动做大物流规模,推进产业链与物流链的协同发展。第一步实现生产在外地,仓储在园区,贸易在园区,时机成熟后,招引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推动新的产业集群形成,实现“业务在园区、项目在园区”;着眼“提质”,以多业融合促“延链”。高标准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产业园,把冷链物流链延伸到冷链加工和冷链贸易,引进智能食品、高端乳品等生产项目,推进产业链与物流链协同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产在园区、贸易在园区”;着眼“扩量”,以优化生态促“聚链”。从物流中找商机,利用物流优势,招引上下游客户,聚合共建共赢的物流“生态圈”。组建塑料产业和冷链物流产业商会,织密联动上下游、汇集产供销的“关系网”。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新的产业集群集聚,实现“发展在园区、满意在园区”。

推动“智慧化”。发展数字物流等新质生产力,将有力推动园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高标准建设智慧化平台。联合央企中外运建设智慧化、智能化多式联运中心,打造智慧物流先行工程;全周期推进智慧化管理。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搭建园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运营整体框架,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并进行数字化,构建园区“区域性”物联网;多方位提供智慧化服务。打造视频监控、企业管理、大数据分析和双碳管理等系统,引导入区企业主动接入,依托多式联运管理系统和网络货运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平台共建共享。

推动“国际化”。以“跨境园区”建设,整合园区跨境功能平台融入“一带一路”共建,让枢纽经济筋络链接更广。打造中欧班列集结地。以江苏省重要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目标导向,稳定国际班列开行频次,开拓更多方向的国际班列,探索“接续班列”“冷链班列”等新模式;丰富保税物流多业态。全面开展保税物流、进境肉类自营模式,下设国有集团公司直接参与国际贸易,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与周边机场合作,搭建航空跨境货物物流通道。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创新“跨境电商+保税直营+新零售”业务模式;畅通跨境转运出海口。增加海铁快线班列开行频次,探索“重去重回”“双层班列”等新模式。

推动“绿色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建设能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让物流筋络运行更便捷、更生态。提升项目质态。坚持“效益园区”发展为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维度,强化入园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推进低碳联运。不断完善铁路班列、内河水运的市场运行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让大宗货物能够优先选择“公转铁”“公转水”的低排、低碳运输模式;建设美丽港口。参与“水运江苏”建设,在港口强、航道优的基础上实现航线多、船舶好。

(作者系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024-06-0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4632.html 1 3 探索建设物流枢纽经济区“海安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