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南通

系统监控、航拍取证、网上巡查,通州区探索智能化防控预警——

以科技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你们公司作业人员在污水处理池作业时,现场监护人员是谁?他为什么不在作业现场?”近日,通州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通过智慧应急信息平台,发现某食品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未设置监护人员。到现场核查后,执法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展示执法平台中预警问题依据的标准规范和违反的法律法规,在铁一般的事实和证据面前,企业负责人当场表示接受处罚。

近年来,通州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借助科技力量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平台赋能,提高监管效能

在通州区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调度室,整面墙的实时监控大屏幕映入眼帘,工作人员正在细心地观察屏幕。

屏幕显示的是通州区应急管理局智慧应急信息平台的监控系统。“这个系统是去年6月建立的,我们以有限空间、危险化学品储存、粉尘涉爆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为20余家企业试点安装智能化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实现线上实时监测预警及分析。”该局局长曹茂龙介绍。

“有限空间在线审批预警”是由该局建设的智慧应急信息平台重要一环。“企业员工在进入有限空间区域作业前,通过作业票据线上办理,系统便会记录人员的移动轨迹、实时位置、停留时长等,当企业没有在线填报作业票据,系统通过AI智能分析是否有人擅自进入有限空间区域,一旦发现便会自动报警,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当地监管部门,实现多企统管、动态分析、事前预防的新模式。”该局总工段水梅说。

据了解,该系统已经对偏远乡镇12起案件查处提供了证据支撑,涉及粉尘涉爆4起、违规动火作业2起,有限空间作业1起。

科技赋能,破解执法难题

“我家旁边有一家企业储存了不少危险化学品,他们现场条件很差,肯定不满足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条件。不过他们大门常年锁闭,你们无法进入,恐怕查不了。”今年1月,该局接到一则群众关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接报后,该局立即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查证,到达现场后发现,大门锁闭,敲门无人应答。该局执法人员通过利用无人机对企业进行航拍取证,发现该企业厂区内堆放了大量危险化学品。随后立即对该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

“部分违法行为发生场所隐蔽、维持时间短,调查取证过程中证据固定难度大,通过无人机高空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能实现对违法企业周围情况的可视化全覆盖,消除常规检查盲区,使执法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判断分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该局执法大队中队长张进琪说。

该局强化无人机进行巡查、取证,对重点、关键区域进行无死角检查,以解决执法记录仪和相机拍摄取证中视角局限、效率低下、前后对比不明显等问题。

“为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闲置厂房从事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消除监管盲区,我们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拍,对辖区内长期‘闭门’企业、闲置厂房进行排查。今年以来,我们已借助无人机巡查发现3起违法行为。”曹茂龙表示。

数字赋能,打破“信息孤岛”

4月初,该局执法人员通过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进行网上巡查,发现风险报告系统内没有某家具公司的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报告记录。该局执法人员立即对该公司开展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正常生产,有涉及粉尘爆炸场所、非水性漆的涂漆作业区等,构成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同时发现,该家具公司非水性漆喷漆室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粉尘未及时清扫等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依法下达了执法文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并对涉及违法的行为依法立案查处。

“依托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我们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在线监测、精准执法。努力实现不见面、全过程、智能化安全监管执法。”该局副局长施永兵说。

通州区有工贸企业5000余家,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大。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该局根据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梳理存在火灾风险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厂中厂”企业等重点企业名单,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分布情况,工艺流程,进一步运用风险数据,指导督促企业改进工艺、加强管理。

本报通讯员 宗刘旭 盛添 本报记者 徐爱银

2024-06-04 系统监控、航拍取证、网上巡查,通州区探索智能化防控预警——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4772.html 1 3 以科技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