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特刊

南通开发区:

风雨兼程,见证沿海开放一路芳华

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低轨卫星“南通一号”划破夜空,工业区内,企业灯火通明,生产着各类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核心区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大综合体人头攒动;生态区中,人们或沿河散步,或凭栏小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心灵的宁静。

万家灯火,动能澎湃,活力十足。这里,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四十年前还是荒滩和田地的地方,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84年,南通跻身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列,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时而生。

四十年栉风沐雨,沧桑巨变;四十年砥砺前行,奋发图强。一座耀眼新城崛起,见证着南通沿海开放一路走来的芳华。

沐浴春风,种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1984年5月4日,南通市被批准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首批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这一决策,将南通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并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

当时,南通有芦泾地区、新桥地区、南郊地区和富民港地区4个开发区候选地,大部分人看好富民港地区。经过国家、省、市领导多次考察、踏勘,认为“富民港地区作为南通开发区的选址候选地选得很好”。

同年12月1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南通、连云港两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方案的批复》〔(84)国函字183号〕,对南通、连云港两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出5条指导性意见,批准两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复》明确:“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置定在老市区以东的富民港地区,东起富民港,西至营船港,南沿长江,北到天星横河,初步规划面积四点六二平方公里。”《批复》要求:“开发区的建设,要做好进一步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开发具体规划,从小到大,逐步发展。”

次年2月,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建立。年内,第一条道路——通州路开工建设、第一幢标准厂房和邮电大楼奠基,标志着南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开发区的诞生,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田。它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开辟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途径;它的管理,打破了传统模式,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提升构筑了重要服务平台。

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运行轨迹总是伴随着对传统观念和陈旧思维方式的超越。

开发区的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没有先例可循。在这一开拓之旅中,南通开发区敢为人先,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率先引入央企投资,打造多功能服务设施以吸引外商及其他投资者;打破行业垄断,与邮电部门联营,与著名高校联合创办集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经济实体;推行土地包片开发和基础设施商业化运作;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向外商有偿转让;对招商体制和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连串的开创性实践,不仅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级开发区中也激起了积极回响。

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成为开发区与生俱来的品质,是拓展希望之路的立区之本。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开发区前进的动力,探索创新是开发区的使命。无论今后开发区面临怎样的环境,只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探索,审时度势地创新,开发区就能永葆生机活力,不断保持领先的优势。”

项目为王,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1986年1月25日,南通开发区第一家生产性中外合资(与香港合资)企业——南通东兴有限公司,正式领取营业执照。该公司总投资498万美元,注册资本160万美元,专注于录像带生产与外销,开启了南通开发区外资引进的先河。

从那时起,外资如涓涓细流汇海,不断壮大。建区四十年来,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总投资超300亿美元。

这一从“万美元”到“亿美元”的飞跃,生动映射了南通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轨迹。

在南通开发区的发展史册中,无论是被称作“第一启动点”“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还是“一号工程”“头条文章”……招商引资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

项目建设,作为南通开发区的生命线,是统揽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四十载发展历程中,南通开发区始终秉承着“项目是生命”的理念,确立了“一切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经济工作以招商引资为中心,招商引资以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一切围绕招商引资、一切为了招商引资、一切突出招商引资”的工作氛围,实施“以抓重中之重带动全局、以抓难中之难激活全局、以抓急中之急推进全局”的工作方略;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创新招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和服务,积极探索招商形式和方法,大幅提升招商实绩和水平。

2023年,南通开发区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出台招商引资项目监督管理“1+3”系列文件,构建了“一个主导产业、一名牵头领导、一幅热力图谱”的推进格局,深化驻日、驻德招商,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化水平。全年签约并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465.41亿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566亿元。

与此同时,南通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不遗余力。

自建区伊始,南通开发区就提出“领导即服务,为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生产服务”的口号。时至今日,提供无微不至的政务服务,已经融入开发区的血液。

去年,百亿级林洋光伏电池、通威光伏组件以及50亿级拓邦锂电池项目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开发区速度”。在全市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奖的5大类50个项目中,开发区13个项目榜上有名,充分证明了南通开发区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卓越成就。

心系民生,用心用情绘就温暖篇章

从1984年12月开发区建区至今,南通开发区经济建设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取得快速发展。

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迎来了全面进步。这些社会事业的繁荣不仅提升了民生福祉,也为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从建区时的单纯投入转入边投入边产出,开发区积聚了一定财力。这使得开发区有能力优先发展那些与民生息息相关,对优化投资环境、提升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性社会事业项目。在这一时期,天星湖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一批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开发区发展带来的实惠。

跨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南通开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开发区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在教育领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在卫生领域,启动了卫生健康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具有国际商保结算功能的瑞慈国际医疗中心启用,以及“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的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开发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在基层社区安全治理方面,实施了“三力”提升行动,38个社区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逐步完善。在城市长效管理方面,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全年PM2.5浓度为25.8微克/立方米,在全市七个国控站点中排名第一;优良天数比例达82.6%;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此外,开发区成功巩固了“无异味园区”建设成果,全面启动了“无废园区”创建,并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站在建区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来时路,展望新时代。今年初全区工作大会提出了三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底气迎接40周年?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状态走进40周年?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成果献礼40周年?

大会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我们要以满怀信心、敢于胜利的最强底气迎接40周年;我们要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最佳状态走进40周年;我们要以令人振奋、厚重提气的最好成果献礼40周年。”指出“标准答案”的保德林表示,全区上下将深入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奋力建设贡献更大、活力更强、能级更高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区40周年。

·陈 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南通开发区提供

2024-06-04 南通开发区: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4778.html 1 3 风雨兼程,见证沿海开放一路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