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注重提升乡村科技服务“含金量”

□黄千千

近日,市科技局2024年“支农强农富农”系列送科技下乡活动走进通州,深入推进设施黄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必然要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这一重要工作。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南通应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农业科技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服务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创新平台建设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去年我市引进科创项目1428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4家;今年施行《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对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这些都为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势能。随着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南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形成了以花木盆景、蔬菜园艺、蚕茧丝绸、特色水产、优质粮油、畜禽养殖等不同优势为主导的农业园区产业布局。

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要破解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科技与农业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的僵局,就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为科技成果在乡村地区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农业企业申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助力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乡村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围绕乡村产业的需求和技术瓶颈,构建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通过加快产学研合作,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周期,将产出的一批农业科技领域原创性成果转化为符合乡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支撑。

科技人才引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今年4月,我市以第二个“人才日”为契机,开展了“农技人才千村行 科技赋能促振兴”活动,紧密结合本地的技术需求,动员并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将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为了切实把乡村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还需要高频次、全方位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要引进更多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教育卫生等领域紧缺人才,动员和邀请在外创业有成、有志回报家乡能人回流乡村投身建设,形成强大人才合力;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对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进行常态化培训基础上,组织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确保服务与农户、农业企业的科技需求精准对接,推动乡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帮助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真正为农民和企业实现增收增效;还要依托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对农民群体进行政策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应用能力,因地制宜培养当地乡土人才,从而涌现出更多的农民科技致富能人、农村科技明白人。

2024-06-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5511.html 1 3 注重提升乡村科技服务“含金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