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海安市海安街道星海社区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现场为党员赠送“政治生日”贺卡,社区党总支书记蔡晓磊上集体党课。
每月25日是海安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的日子。近年来,在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海安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党员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丰富载体,多渠道开展党员教育
在大公镇田野上的实践教育基地——洪芳事迹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全国最美基层农技员”洪芳的日常工作工具、日记摘登,讲述着一名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大地,躬耕碧野、一心为民的故事。
来自大公镇卫生院的储蓓蓓参观后表示,“洪芳扎根一线,把论文写在江海大地上。她‘一生为一大事来’的情深谊长,‘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毅笃行,‘立志终身为人民’的矢志不渝,都让我深受感动。”
类似的场馆,海安共有58个。近年来,按照“点上切入、线上串联、面上覆盖”的总体思路,海安将场馆资源统筹起来,联动24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形成“10公里覆盖,15公里可达”的全域党员教育矩阵。同时,按主题设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实践、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廉洁教育等8条路线,党员群众可根据自己所需预约参学。
而在位于城区的海安街道星海社区,社区则按照党员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员教育。如,在职党员下沉到网格参与社区治理,为流出党员集中送学,流入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等。
“要让每名党员都有归属感,提醒激励党员时刻不忘党员身份,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蔡晓磊表示。
常学常新,推动党员教育常态化
在南莫镇,提起“阚板凳”,一幕幕接地气的宣讲画面总是浮现在党员群众的脑海中。
“阚板凳”是群众对南莫镇党群工作局局长、“百姓名嘴”阚海燕的昵称。2016年,针对宣讲过程中出现的理论晦涩难懂、人员难以集中等问题,南莫镇创新举措,创建“板凳课堂”,2017年升级为“板凳讲习所”,搭建传理论、讲思想、接地气、聚民心的宣讲平台。
宣讲员们进工厂、去庭院、到田头,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押韵风趣的打油诗、诙谐幽默的三句半等农民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送知识,讲技术,普法律,说新风,打通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最后一米”,从而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冒热气,让党员动起来,让理论之火燎起来,使理论宣传变得有滋有味。
一张小桌作课堂,几张板凳围起来,一个个“板凳课堂”把党员教育延伸到基层一线。截至目前,南莫镇16个村389个村民小组的“板凳讲习所”已实现了全覆盖。
“我们充分发挥‘小板凳大课堂’的作用,每月制定教学计划,邀请专家专题辅导,确保党员听得懂、感兴趣。”阚海燕说。
学用转化,实践中检验教育质效
党员教育效果怎么样,要用事实来说话。
“90后”党员胡小海从外地来到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七星湖社区创业已有两年。他说:“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我到商圈党支部报到,党支部书记陈厚根面对面与我沟通了解情况、发放学习资料,进支部学习的那一刻,我觉得找到了组织,心终于放下了。”
纳入商圈党支部管理后,胡小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商圈议事活动、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在七星湖,很温暖。”胡小海说。
星海社区610名在职党员全部下沉网格,“变身”文明宣传员、劝导员,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清理乱张贴墙面出新、规劝不文明行为;在星海花苑小区道闸安装等项目公示、主干道雨污分流等方面,在职党员充分发挥“熟人、熟地、熟悉”的优势,共同解决难点、堵点,促进小区治理提质增效。
在6月赴宁集中送学的活动中,3名优秀流动党员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立足岗位作贡献”主题,为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招献计。海安市驻宁流动党员联合党委书记刘建华表示,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驻宁流动党员联合党委将切实将广大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到党旗下,展现担当作为。
“党员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只有党员群众满意才是价值所在。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通过在有声有色、走实走心中增强感染力,在因地制宜、精准滴灌中提高精准度,在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中提高持久性,着力打造富有海安特色的党员教育品牌。”海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杨楼 本报通讯员 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