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校外培训“坑多多”还需综合整治

□政青

暑假里,很多家长开始考虑为孩子报名参加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为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近日发布温馨提示,提醒家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预付资金安全。

近年来,校外培训行业蓬勃发展、势头红火,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大量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也随之产生。约定“概不退费”、要求“预付费”、规定“有效期”、给出“包过”承诺、提供“教育贷”……不少消费者在花言巧语中踩雷入坑,一旦办学者卷款逃跑,学生和家长只能叫苦不迭。

这些不良培训机构之所以能“顺利大逃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广为流行的预付费制度。培训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是过程性的,其开支是逐步实现的,但预收费却是一次性交付,这中间的“时间差”暗含着巨大的不当得利空间,也历来都是不良企业卷款跑路的通道。更有甚者,一些不法机构利用预付式消费搞“空手套白狼”,蒙骗消费者的预付款。

不可否认,规范有序的校外培训丰富了教育资源供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规范校外培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既是社会共识,也是职能部门的鲜明工作导向。相关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监管执法效率,尤其要及时清理并处罚各类违规“预付消费”等陷阱,倒逼行业自律。同时,探索制定及发布校外培训合同范本,明确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尤其要对培训收退费及违约责任作出详细规定。作为经营主体,培训机构谋取利益无可厚非,但这绝不是背弃诚信的理由。具体来说,培训机构必须加强自律,主动向工商管理机构报备,根据收取的预付额度,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降低经营失误带来的资金风险,增强家长和学员的信任与好感。家长则应秉持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考察培训机构资质,签订合同的时候认准示范文本,还要保持理智,不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了解清楚退款条款等细节,保存好票据及合同,以便日后维权之需。

教育,在国人心目中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校外培训机构,也同样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这类机构要当讲诚信、守信用的榜样,牢记道德底线不可触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只有强化合规办学意识,提升诚信办学水平,才能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帮助学生开拓成长的空间。

2024-07-0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7635.html 1 3 校外培训“坑多多”还需综合整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