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皋市住建局深入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提升历史街区人民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一张蓝图,推进古城一体化发展
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大街、武庙和集贤里三片历史文化街区,记载着当地最早的市井、商贸等活动,创于清初的恒昌杂货店、咸丰年间的徐大昌酱油店、光绪年间的汪德大布庄,始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古城传统特色商业的重要体现。
为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2005年以来,如皋先后编制4版保护规划,并于2021年正式启动《如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修编工作,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如皋市东大街、武庙和集贤里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3—2035)》编制工作,形成文化底蕴丰富、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片区,江南式园林、明清式街巷的旅游片区和以传统商业为支撑、以老街居民和旅游团队为依靠的商业片区。
同时,以“融合古城底蕴,展现时代新风,建设服务高地”为理念开展如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在不破坏空间格局、街巷肌理、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有序实施老旧住宅改造、传统民居修缮、街巷整治提升、恢复街巷历史肌理等工程,补齐水、电、气、通信以及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对居民房屋修缮、业态准入等进行前置把关,为街区内的商户和居民创造良好的经营居住环境,让街区有“面子”更有“里子”。
共同参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餐饮是了解一个城市的最直观的窗口,作为一家开在东大街的餐饮店,我们不仅注重食物的品质,更希望为大家营造一个松弛舒适、愉悦身心的环境,让更多游客感受到如皋的热情好客。”商户代表葛琳在参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大家来‘港港经’”活动时表示。
这次座谈是如皋推动古城商户居民以“主人翁”身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如皋住建局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调研活动,邀请商户住户建言献策。此外,定期联合城管、社区等部门单位进行会商,就古城商户居民提出的房屋修缮、道路破损、基础设施更新,以及建议常态化开展特色非遗研学、小型多元化的文化策展活动等问题协调化解,做到见人、见事、见责任、见措施、见成效,真正让古城营商环境赢得口碑、赢得市场、赢得长远发展。
近年来,如皋市住建局结合街巷微改造项目,有机整合地下管线更新,尤其在处理居民商户关心的瓶改气,会同燃气公司协商解决燃气管道与强电管线铺设距离问题,累计新铺设燃气管道2.8公里。
文化传承,厚植城市人文魅力
聚焦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讲好如皋故事,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展示传播新路径,让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本地市民的“乡愁地”和外来游客的“打卡点”,让城市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历史街区内一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原住户,另一方面引入非遗、文化艺术、餐饮等多元业态。百年传承的理发店、迎春桥头的老炉烧饼、静待知音的书店相融在老街肌理中,既延续了浓郁的生活烟火气,又滋养了商业街区的繁华和活力。目前,已有100多家传承如皋传统文化的商家和地方特产经营项目和老字号店铺相继入驻东大街,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为多方位呈现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主动探寻互联网传播新模式、新手段,实施“名城保护在行动”系列专题活动,如皋市住建局联合多个部门邀请网络大V线下采风宣传;承办直播节目《古镇新颜过大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高如皋历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厚植近悦远来的城市魅力。
如皋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绣花”功夫和“匠心”理念,深度挖掘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理清文化脉络传承对新时代文化的影响,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自信,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卢垚 于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