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新闻

省内首次

银鲳苗种实现批量化繁育

本报讯 (记者徐书影)5日,如东室外气温一度飙升至36℃,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如东基地里,银鲳人工繁育团队的技术人员正在池塘边仔细监测鱼苗状况。经过45天左右的培育,“活泼”的银鲳子代们已从不到4毫米长至5厘米,顺利度过首个高温“危险期”。“这标志着南黄海银鲳全人工苗种首次在省内实现批量化繁育。”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淑吟说。

苗种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江苏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海水鱼类养殖业却一直是“短板”。从2012年起,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开始研究银鲳人工繁育。银鲳是名贵海水鱼类,俗称“白鲳、鲳鳊鱼”,肉质鲜美,市场需求大。然而,银鲳在养殖业内是出了名的难养,一是因为它个性胆小脆弱,一旦受惊或短时离水就会很快死亡;二是人工驯化后成鱼产卵质量不稳定;三是银鲳极端“挑食”,驯化难度大,喜欢吃水母和各种啫喱状的浮游生物,尚无专门的人工饲料。

围绕解决野生个体驯养、人工饲料投喂、规模化繁殖三大难题,10余年来,海洋所银鲳团队不断创新探索,通过设计出仿生水母型假饵并在其下方放置定制的水下饵料台,成功实现在一周内对野生银鲳快速驯食人工饵料;积极开展银鲳催产技术研究,筛选出一种凝胶缓释催产的方式,使得银鲳亲鱼集中性产卵变得更加可控。同时,为有效解决银鲳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近年来,团队与江苏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宁波大学、扬州大学以及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等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包括江苏海水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规模化繁育技术联合攻关、优良性状基因筛选、基于全基因组学联合育种技术、专用饲料开发等在内的一系列课题研究。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目前,海洋所银鲳人工繁育团队已基本了解人工环境中银鲳的养殖生物学特征,完成了涵盖野生鱼种保活、野生群体人工饵料快速驯化、人工催产等在内的银鲳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及配套工艺搭建。如今,野生银鲳驯化时间从过去近一个月缩短至7天,驯化成功率也提高至70%以上。今年4月至5月,团队利用多年驯化得到的1100余尾优质亲本,开展全人工繁育,成功产卵2.57千克、约110万粒受精卵,让素来“出海即死,鲜有活鱼”的银鲳有了“上岸”聚居的可能。

2024-07-08 省内首次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8065.html 1 3 银鲳苗种实现批量化繁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