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南通

“烫手山芋”变富民蛋糕——

芦笋种植基地采收忙

这几天,启东市南阳镇曦阳村佳万佳芦笋种植基地库房内,乡亲们忙着分拣、包装刚从田头采收的翠绿芦笋。库房外,小车送货、大车外销,一派忙碌的景象。年逾六旬的范锦伟一边采摘芦笋一边说:“农田租金加上在基地务工的收入,一年下来,老两口能有5万元!”

在曦阳村,像范锦伟这般借助“一根芦笋”增收致富的农户比比皆是。村会计陆佳惠告诉记者,近7年来,全村400余户农户每年从中获得租金78.75万元,150多名务工乡亲年获工资超300万元。此外,村集体年获利7.5万元,还催生了20多个养殖规模10头以上的养羊户。

难以想象,如今的富民蛋糕,在几年前还是个“烫手山芋”。2014年入秋,外省菜农小张找上门,提出进村创办700亩西瓜基地。这个设想与正愁留守乡亲致富无门的曦阳村党总支书记陈飞不谋而合。随后,双方订立租地合同,陈飞带领村干部历尽周折落实租地。1年后,西瓜基地红火,一众农户顺利拿到每亩1050元的高额租金,还获得了不菲的务工收入。

然而,仅仅又过了四五个月,张老板就“跨大步”投巨资将西瓜大棚改成芦笋基地,还从安徽招来一众专业种植户,各方期待中,却因资金链断裂一夜间“跑路”。消息传出后,全村炸锅,声张赔偿的、深感失望的、指责批评的……几乎所有矛盾都指向村班子。“好心办砸了好事,当时我又是着急又是惭愧。”回想当年场景,陈飞至今感慨万千。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陈飞经过一番调研发现,芦笋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未来可期。为了重振基地,陈飞前往海门找到人称“芦笋大王”的李伟,正愁“吃不饱”的他一锤定音:“产出好芦笋,由我来包销。”

销路不用愁,可芦笋谁来种?面对新情况,陈飞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形成共识,将芦笋基地转为由村干部领衔的合作农场,并提出在租金及集体收益不变前提下,由种植大户自负盈亏。此设想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半个月后,差点爆“雷”的芦笋基地理顺各方关系重现生机,年亩产超5000斤。

本报记者 唐佳美

本报通讯员 姜斌 曹瑀卿

2024-07-10 “烫手山芋”变富民蛋糕——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8300.html 1 3 芦笋种植基地采收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