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南通

如东县原洋口港开发办公室主任袁新安:

不断拼搏让大港梦照进现实

7月11日,如东洋口港阳光岛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马绍尔群岛籍LNG运输船“莉比莉娅”轮上的液态天然气通过卸料臂源源不断输入阳光岛上的储气大罐。

如今的洋口港,船来船往,从数千吨级到十万吨级不等的货轮每天往来进出,南黄海之上,曾经令人闻之却步的辐射沙洲港现已成长为长三角北翼特色产业港与全国最大海上能源岛。这一切的背后,凝聚着如东无数老一辈港口人的心血。

“我和一班同事,先后奋战了32个春秋,见证了洋口港的孕育、诞生、成长。”即便已退休多年,原洋口港开发办公室主任袁新安仍时刻关注着洋口港的发展与腾飞。这里既是他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他梦想实现的地方。

时间拉回20世纪8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来洋口开展海上科学勘测,首次发现天然深水航道的存在,并最终确认这里可建10万至30万吨级港口泊位。基于此,1992年,如东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洋口港开发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推进洋口港开发工作。随着洋口港办公室建立,以袁新安为代表的港口人一坚持就是几十年。他们下海测量,积累水文、潮汐等数据,邀请专家考察调研。经年累月,论证的资料足够装上一大卡车。

回想起这段曲折经历,袁新安说:“几十年来,我们一个信念干到底,没有被一个个困境吓退,而是想尽办法去破解难题。”由于是新开发港口,没有列入国家计划,没有一家设计院愿意帮助洋口港进行开发设计。于是,他们千里追“星”,终于打动了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顾民权。

以深水通道建设深水航道,由两侧的沙脊充当天然挡浪墙,阻挡侧流,消减侧浪;用西太阳沙作基础构筑人工岛,建造码头用地;人工岛与海岸间铺设实堤与引桥,完成岛陆连接;岸边滩涂实施围垦,形成临港工业用地……在亲自到洋口港实地调研考察后,顾民权提出了港口建设的大胆构想,这让袁新安等人看到了曙光。

然而,小县建大港犹如小马拉大车,数十上百亿的港口开发资金哪里来?2003年,如东和香港保华集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以资源换投资,共同开发洋口港。不过,这一合作有个前提:在2004年4月30日之前,如东需要拿到国家法定的海域使用权证,否则将按照条款赔付200万美元违约金。

袁新安回忆说,洋口港一班人辗转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等部委、机构,经历了环评、项目审批、确定工程方案等诸多环节后,终于在2004年,与保华集团约定的日期内,成功申领到全国第一张海域使用权证。至此,洋口港有了开发建设的“第一桶金”。

而后在2005年4月29日,总投资约150亿元的江苏LNG项目也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开始前期工作。大项目的落地,为港口建设按下“快进键”。2006年12月,洋口港区人工岛工程启动,2008年8月,1.44平方公里人工岛跃出南黄海水面,中国首座外海无遮拦人工岛建成。2011年5月24日,一期总投资63亿元的中石油江苏LNG项目,迎来了第一艘外籍LNG运输船。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同意洋口港一类口岸开放,批准开放岸线6910米,规划15个泊位。南黄海上,东方大港的梦想终于成真。

“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实际是科学创新、科学拼搏的过程,其间凝聚了如东几代领导、几代洋口港人的心血。”袁新安感慨道,开始时,他对洋口港能否建成心里也没底,后来通过多方面学习,逐步认识到王颖院士关于辐射沙洲建港的理论、顾民权大师关于人工岛的规划原理、杨希宏专家关于人工岛和烂沙洋航道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些科研成果既是客观事实,也是科学真理。尊重规律、崇尚科学,这才是洋口港实现梦想、迈向成功的定律。

本报记者 徐书影

2024-07-15 如东县原洋口港开发办公室主任袁新安: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8699.html 1 3 不断拼搏让大港梦照进现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