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南通

一枚鸡蛋提取出高生物活性物质,一张紫菜走出如东卖全球——

乡村产业如何“链”出大不同

一枚鸡蛋可以加工成溏心蛋、蛋粉、蛋液,甚至提取出高生物活性物质;一张紫菜作为南通特色农产品,“走”出如东,卖向世界……日前召开的全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进会上,记者注意到,各地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价值增长链条。

农业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版”。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初步形成了“4+7+N”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农产品梯次增值、全链增值,去年全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750亿元。

强链延链

做强农产品加工集群

15日,在康德蛋业加工车间,一颗颗加工好的溏心蛋被统一打包装箱,即将运往开市客、全家等商超的大仓。“我们经过三年的研发,终于掌握了批量产出溏心蛋的秘诀。这些即食蛋有效增加了商品附加值,实现了分级供应。”公司总经理王俊伟介绍,为了扩大产能,去年,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6000平方米的厂房,专门用于生产溏心蛋系列产品。

康德蛋业是一家集蛋鸡养殖、饲料生产、蛋制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近几年蛋品加工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日益白热化,仅靠卖鸡蛋、蛋液、蛋白粉等初级产品是远远不够的。”王俊伟告诉记者,公司开辟了新赛道,引进全套顶尖的生产加工设备,从生产蛋液、蛋粉、白煮蛋,再从鸡蛋里提取溶菌酶、蛋黄免疫球蛋白等高生物活性物质,一枚鸡蛋能升值数倍。

上午9点,中皋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上的青毛豆经过自动上料、侧冲冲洗、高温漂烫等一系列流程之后被送进冷库。“通过这样的系统加工,可以适当延长农产品的保鲜保质期,不仅能供应全国市场,还能销往海外,市场更广阔。”中皋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陶和庆说。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速冻食品加工的企业,中皋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年加工以如皋黑塌菜为主的各类蔬菜1万余吨,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公司同步开发了以速冻黑塌菜为主料的系列点心,如黑塌菜汤圆、荞麦团、水饺等,带动全市黑塌菜产业新增销售2亿元。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仅靠卖原料和初级产品很难在市场立足。近年来,我市抓住食用型农产品发展风口,打造特色明显、体系完善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全市建有8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入驻企业300多家。

特色引领

叫响“通”字号农业品牌

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取决于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能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7月正是条斑紫菜育苗的黄金期,13日,在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育苗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条斑紫菜壳孢子进行洗刷作业,促进紫菜菌苗快速生长。在公司二次加工厂,空气中弥漫着紫菜的鲜香,生产线上,坚果碎均匀地铺在紫菜中间,再撒上芝麻、椰蓉、南瓜子等调配料,干紫菜由此变成口味多样的夹心海苔。“从育苗、养殖到加工、销售,我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公司董事长蔡守清介绍,公司采取了“公司+市场+基地+渔民(养殖户)”的形式,辐射条斑紫菜养殖面积8万亩,带动养殖渔民3000户,并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年加工干紫菜6万多箱,产品主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东沿海所产的条斑紫菜色泽明亮、鲜香嫩软,因其独特的风味而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如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紫菜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紫菜保种、育苗、海上养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的全产业链,同时,依托“如意东方”品牌影响力,推进如东区域特色品牌产业抱团发展。

农业品牌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立足本土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围绕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不断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目前,全市共有7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3个省级农产品品牌。

科技赋能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田间水稻长势、动动手指就能进行田间管理……在海安市季和智慧农业种植基地,一个个黑科技让种田更加高效省力。

“这是我们农场的智慧大脑,在上面能看到47块田的基本情况,通过影像资料,我们能随时发现田里存在的问题。”15日,南通季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昌明指着一块电子大屏幕介绍。刘昌明说的智慧大脑就是季和农场数字大田驾驶舱,只见大屏上有地块信息、长势信息、智能物联、农机设备、控制设备等板块,田间温度、土壤墒情、农机作业轨迹等信息一一呈现其中。“出苗期我们可以在苗情长势监测模块,查看每个地块的水稻苗情,并通过物联网数据回溯,查找苗情存在问题的原因,田管过程中,还可通过‘农田记事’,记录农资使用情况与田间农事活动,特别方便。”季和农场负责人、“90后”农二代刘林说起这些头头是道。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根本要靠创新驱动,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的新质生产力。2023年,海安率先启动了“数字农场”项目建设,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域,打造融智能灌溉、耕地质量及病虫害监测等于一体的“数字农田”,打造智慧农田新模式。目前,海安市56万亩农田已全部接入卫星巡田系统,应用“数字农场管家”小程序的46家农场,一年来亩均增产30斤、节约成本100元。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重要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以县为单位,对智慧农业进行整体规划,有序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数字农场,推动信息技术向农业各领域渗透,让农业更加智能高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敢表示。

本报记者 唐佳美 卢兆欣

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2024-07-18 一枚鸡蛋提取出高生物活性物质,一张紫菜走出如东卖全球——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9061.html 1 3 乡村产业如何“链”出大不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