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梅姑娘”一退场,骄阳便迫不及待地展示着它的热情。18日上午10点,如东洋口港阳光岛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密不透风的2号罐里,“呲呲呲”的电焊声不绝于耳,在这个体积为20万立方米的巨型圆柱体内,30多名工人正在各自的点位上紧张忙碌着。
“2号罐外罐施工基本结束,目前正在内罐壁板安装中,眼下已安装至11层。”在2号罐罐长王宇航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与外罐壁分离的“内胆”中,仅仅驻足一分钟,便已大汗淋漓。“LNG储罐是一种夹层储罐,‘内胆’要‘盛放’零下162℃的液化天然气,内壁与外壁之间为保冷层,用以保证罐内的温度。”
由于三层结构类似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热水瓶,因此最内层又被建设者们形象地称作“内胆”。内胆壁是内罐施工的重中之重,关系着LNG储罐能否正常投用,它的建设高度为39.48米、分12层,全部由“钢铁界的钻石”九镍钢组成。“在工人们完成焊接、打磨作业后,我们要负责检查内壁光滑度以及是否存在缺陷。”偌大的圆柱体内,每一层墙板上不能有一丝缝隙、一个漏点,王宇航需要与工人们在体感温度超过50℃的“铁笼”里协作配合,一把电筒随照随检。一天下来,大家的衣服基本没有干的时候。
“项目部给我们准备了充足的盐汽水、绿豆汤,还有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实在热得不行,可以去凉棚里缓缓。”与闷热的内罐不同,指挥工何斌与管工慕康康的头顶,是无荫可蔽的海上烈日。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开工建设22个月以来,已完成总工程进度的89%,目前两座储罐外罐全部成型,钢结构、管道工程全面铺开。“我们4人一组,再配合一台吊机,主要负责安装管道。”手中拿着卷尺,慕康康正在仔细测量管托的位置。
管托是固定管道的关键部件,当管道被架设于管廊之上时,管托需要正好落在管廊的横杠上,因此在地面进行组装时,需要准确定位两个管托的位置,确保误差不能超过厘米级,这样才能实现一次吊装就位。“一般来说,半天可以安装一节。”全天候露天作业,为防晒伤,何斌用面巾遮住了脸,只露出双眼,但记者依旧能清楚地看到他淌在脖颈上的汗水和被汗浸润的头发。
两座50米高的圆柱体傲然矗立在阳光岛上,在其四周,搬运钢筋的、焊接钢板的、浇筑混凝土的……700多名工人顶着高温炙烤来回忙碌,不见一丝懈怠。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是省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也是如东第三座液化天然气进口设施,规划建设1座LNG卸船码头、1座装船码头、两座20万立方米容积的LNG储罐及配套工艺和公用工程设施,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一手抓进度、一手抓安全,确保两不误、两高效。”协鑫汇东液化天然气如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旭达告诉记者,进入7月以来,为防止施工人员灼伤、中暑,项目部错开高温时段进行施工,并在现场配备了防暑降温药品和物资,增设了防晒棚、急救站等应急处置点,确保在施工有序进行的同时,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据了解,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是国内首个集LNG接卸储存、气液外输、装船转运等多业务、多功能于一体的LNG接收站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年处理能力可达350万吨,折合气态天然气约40亿立方米,同时可依托配套码头,实现“槽车装外运”“气化增压外输”“槽船转运”三种分销转运途径,装船码头(包括2个泊位)最大可停靠4万立方米LNG船型,能有效辐射并服务整个长江流域,助力实现“气化长江”。
本报记者 徐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