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物馆屡屡在暑期迎来纷至热潮,收获了众多观众。但在大型博物馆备受追捧的同时,数量众多、颇具特色的中小博物馆却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查询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小博物馆共有4680家,占当年全国博物馆数量约七成。然而,受制于多种现实因素,众多中小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并不高,成为“被遗忘的大多数”。如何应对制约中小博物馆发展的现实挑战,充分发挥中小博物馆在构建多样文化生态、提升所在地文化底蕴中的应有作用,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全方位品牌建设,与博物馆各类利益相关者开展有价值的合作,统筹各项工作形成合力,打造“一馆一策”发展局面。探索“中小博物馆+”的创新协作模式,鼓励与符合自身品牌定位的科技企业、文创机构等进行跨界合作,或者授权专业团队进行品牌数字化运营,共同开发品牌数字化项目,借助已有的强势品牌参与并融入网络热门话题,快速提升中小博物馆品牌认知度。
——光明日报《中小博物馆:如何用数字技术点亮“繁星”》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等场所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河北省在推动高校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促进科学教育普及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不仅是教育资源的简单共享,更是对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次深刻变革。一方面,通过参观高校实验室,中小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和最新成果。另一方面,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中小学生可以参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推动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高校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资源有限、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勇于探索、不断完善,从而使高校实验室真正成为青少年科学梦想启航的港湾和孕育未来创新人才的摇篮。
——中国教育报《乐见更多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生开放》
每年7月16日至8月15日是我国一年中降雨最集中的时期,也是防汛最关键、最吃劲的阶段。水利部会商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越是紧要关头,各地各部门越要绷紧弦,在“防”字上下足功夫,赢得防汛主动权。进入防汛关键期,天气变化将更趋复杂,防御难度也在加大。这就需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动态变化和趋势,密集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响应等级。严格落实堤段巡查防守责任,尤其是夜间巡查防守,做到险情早预测、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还要提前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满足规定条件及时分洪,确保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防汛关键期恰逢暑期,多地迎来旅游高峰,相关景区要切实做好应对汛期灾害天气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大对游客的宣传引导,做到早提醒、早预防、早防范。特别是山区,山洪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等特点,是汛期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要强化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划定风险区,动态调整预警阈值。
——经济日报《“防”字当先确保安全度汛》
7月15日,陕西师范大学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如约而至。手写录取通知书这一传统在陕师大至今已延续18年。今年参与活动的10余位退休老教授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1岁,他们将和书法家、学校校友、在职教师等一起,用15天时间为5200余名新生手写独一无二的录取通知书。陕西师范大学以最为“原生态”的方式,坚持18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不仅蕴含着对即将踏入高校莘莘学子的深情祝福与殷切期盼,让新生们感受到人文关怀,也将高校特有的大学精神跃然纸上, 以“走心”赢得“人心”,成为众多高校录取通知书中的一股清流。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该校录取通知书在设计和工艺方面,与时俱进,出现了升级版本。“录取通知书”五个字集字于颜真卿的千古名碑《多宝塔》,红金烫就,雄浑磅礴;印有学校建校80周年校庆标识的通知书成为“限定纪念版”。通知书采用传统书画装裱技艺,封面与内页二者合一,既解决了宣纸不易保存的问题,又使得录取通知书浑然一体,更具韵味,是一幅独立、完整、古朴、自然的书法作品。这些灵动化的精心设计,对于即将入学的新生而言,无疑是人生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最可宝贵的人生启迪。
——红网《手写录取通知书:以“走心”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