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一眼望穿千年(下)

□黄俊生

《诗经·小雅·大田》中说:“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的是乡民手持火把驱虫赶兽,护卫庄稼的情景。农谚说“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去掉田边草”,田边草丛是害虫的越冬栖息地,将杂草烧掉,既能够消灭虫害,草木灰又能肥田。倭患平息后,“放哨火”也就逐步成为农家冬天的农事。

每年正月半,夜幕降临,月亮升起,炸麻串开始了。家家户户的当家人扛着麻串把子走到自家农田边,点燃麻串,迎着风,在田埂上边走边上下左右舞动。红红的火苗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孩子们跟在后面,欢快地奔跑、跳跃。大人们边舞动麻串,边扯着嗓子唱着:

正月半,炸麻串

十个馒头称斤半

爹爹称给奶奶看

奶奶称给爹爹看

大家笑得团团转

……

南通人称丈夫叫“爹爹”(念 dia dia),称妻子叫“奶奶”(念 na na), 就在“爹爹”“奶奶”一声声酣畅淋漓的呐喊声中,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过年”就这么过去了。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二年(1568),阴雨连绵,通州城毁坍三百余丈,知州郑舜臣主持大规模修建,经三月而竣工,“视前增筑二尺有奇,外甓既直,内土亦广,以至雉堞楼橹焕然改观”。

作为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南通城在经历了宋元战事和倭寇的袭扰外,此后并没有遇到太多的战乱,较长时间处于和平安定状态,遂有了“崇川福地”之称。

这些悲壮历史,大圣菩萨都看在眼里。他还看到,通泰镇抚使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海安、如皋一带与南下金兵激战的场面;看到文天祥从卖鱼湾出海,回归南宋组织抗元的过程;他目睹了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是如何在狼山走向终结的。

明正德五年(1510),河北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由山东回攻京畿,起义军首领是劫富济贫的农民刘六、刘七兄弟。

刘六叫刘宠,刘七叫刘晨,为人任侠好义,骁勇善骑。兄弟俩率领义军转战直隶、山东、河南、湖广等地区,持续三年,锐不可当,直至攻入京城脚下。明朝调集十万兵力围剿义军,起义军奋力突围,向南方转移。刘六在湖北黄冈因舟覆牺牲,刘七率舟师自武昌而下,转战于九江至苏州的大江之上。正德八年(1513)七月十八日,起义军攻打通州,占领狼山,凭险据守。二十一日,明兵麇集山下,由南北两面仰攻狼山。起义军明知已无胜算,依然抵死奋战,无人投降。明朝官兵攻入广教寺山门,刘七与最后的几位义军将士挥刀迎敌,终于寡不敌众,被一拥而上的官兵乱刀砍于萃景楼下,勇士的鲜血染红了麻石台阶与青砖殿堂。

萃景楼在狼山顶山门后,楼为纯木结构,依势突出。明代李之椿有诗《登萃景楼》:

半壁东南看化工,楼头佳气日青葱。

溪山斜枕蛇龙立,江海平吞天地空。

越国帆光危塔外,吴门练影乱云中。

登高不作悲秋陚,寄兴沧溟万里艟。

李之椿是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士,与王思任、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合称“天(天启)崇(崇祯)五才子”,后遭贬返归故里如皋,在狼山组织“种松社”,与友人诗文唱和,名声颇盛。

面对萃景楼下惨烈的场景,一生治病救人慈悲为怀的僧伽大圣,还能说什么呢?狼山回旋穿越的悲风里,似乎响起一声低沉的叹息。

时光流转到民国元年(1912)九月,一位辛亥革命先驱回归故里,安眠在狼山振衣亭下。他就是出生于通州城南望仙桥外的白雅雨烈士。

白雅雨,名毓昆,字雅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李大钊的老师。1911年12月31日,为策应武昌起义,白雅雨亲赴河北滦州组织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任参谋长。1912年1月5日,起义不幸失败,他被清军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俘获,被害于唐山古冶。就义前,白雅雨仰望天空,壮怀激烈,赋绝命诗一首: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

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

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

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

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

此身虽死了,千古美名传。

诗吟毕,白雅雨慷慨赴义。

中国佛教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四大名山之谓,亦有北京香山、陕西终南山、河南嵩山、浙江天台山、云南鸡足山、湖南衡山、江西庐山、江苏狼山八小名山之谓,狼山因是大势至菩萨唯一的法应道场,在佛教名山中,被推为八小名山之首。佛教弘法大师、禅宗曹洞宗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言法师就在狼山剃度出家。

在不同人的眼里,狼山有不同的身份。旅游者说它是旅游胜境,佛教信众说它是佛教圣地,军事家说它是江防要塞,而站立千年、默默无言的僧伽大圣国师王菩萨知道,狼山还是一座悲壮的山、英雄的山!

《南通传》连载 第八章 龙袍菩萨:坐观人间沧桑 题图:许聪摄

2024-07-2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0039.html 1 3 一眼望穿千年(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