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基质粮、“喝”的是纯净水、“住”的是高层房……在海门区南通强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培蔬菜享受着高品质生活,成熟以后便被打包送往肯德基、麦当劳、湾仔码头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水培是一种新型植物无土栽培方式,既生态环保又节约成本,产量还高。通过无土栽培技术,近年来海门蔬菜种植从“吸睛”走向“吸金”,目前全区无土栽培面积近500亩,亩均年效益达3万元,是普通土壤种植的2到3倍。
蔬菜水上漂 无土也生金
温室智能大棚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水培管道上,生长着碧绿脆嫩的小青菜,根须直接浸泡在营养液中,干净清爽……走进南通强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现代化的种植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该公司是海门区从事设施农业的标杆企业,无论是全程机械化种植露地蔬菜,还是无土栽培蔬菜,强盛都走在行业前列,去年公司年产30000吨蔬菜,产值超1亿元。目前基地已是“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南通市供港备案基地”。
“通过控制光、温、水、气、肥,提供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我们的蔬菜长得很整齐,颜色嫩绿。”公司经理范雅各介绍,采用水培种植技术,不仅蔬菜品质更胜一筹,而且全年产量更有保证。同样的种植面积,水培的种植密度是土培的2倍。还能省去整地、起垄、休耕的时间,进行连续种植,所以全年种植茬数是土培的2倍,同时节约70%的人工成本。
水培种植技术,水和肥最为关键。“水培采用的都是水溶肥,添加了氮、磷、钾、锌等微量元素,种出来的蔬菜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范雅各说,蔬菜离开土壤,在水培管道生长,可以杜绝各种土传病害,基本不需要打农药,消费者食用起来也会更安心。
近年来,海门围绕提高蔬菜质量效益的目标,以“绿色、优质、高产、高效”为轴线,建成100亩左右的水培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主要种植生菜、青菜、苦苣、韭菜等蔬菜, (下转A3版)
(上接A1版)应用水肥运筹智能化、环境调控自动化、病虫害防控绿色化等技术实现生产效益高效化,进一步激发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潜能。
菜园搬进家 绿意盈厅堂
水培种植是农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场景之一,海门一些农业企业对水培种植技术的运用早已驾轻就熟。那么,何时能让水培种植进入寻常家庭?尤其在倡导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水培种植成为接地气的种植模式,改变百姓的农业生产思维呢?日前,海门一家专注于室内物联网水培种植设备设计、研发和销售的科创企业——爱培生物走进了大众视野,他们带来了一款操作方便的家用型水培种植机。
走进爱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展示区,一个个模块化叠加的水培设备内,每一个模块都种植着不同种类的蔬菜,有嫩绿的上海青、深紫的苦菊、五颜六色的小番茄……“只要你拥有了这套水培设备,就能轻松成为种菜达人。”爱培生物联合创始人张波说。
这款水培种植机占地0.45平方米,可以像搭积木一样随意叠加想要的品类模块,有基础模块、育苗模块、叶菜模块、果蔬模块等,每一模块都能分层独立供液。“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消费者通过App就能学习如何育苗、种植、培管,一键操作就能完成自动供液、补光、通风等流程,而且整年都可以生产,清洗打理也非常容易。”张波补充道。
“我们的水培种植机不是简单地把农业生产基地种植模式进行复制和缩小,而是将物联网技术、工业设计、水培技术、选种育种等9个领域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如张波所言,自2020年投入研发以来,爱培生物与多家高等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对9大领域逐一研究。就拿补光技术来说,首先要了解光谱,知道蔬菜在什么颜色的可见光之下能健康生长,在反复学习、试验后,爱培生物确定了红蓝黄三种基础光,并不断对灯管内光珠的颜色比例进行调配。
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目前该款水培种植机的各项性能已经非常成熟,能够适应性种植的蔬菜及可食用植物达到了50种。
绿化墙上挂 芳草园中生
盛夏时节,走进氨酯汀兰(南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门基地,放眼望去,满眼绿意盎然,仿佛置身热带雨林。这些植物都不是生长在地里,而是近乎垂直地悬挂在架子上,悬空生长。“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列植物方阵是公司的主打产品,有鸭脚木、吊兰、肾蕨、春羽……品种超一百个。”氨酯汀兰创始人周天宇介绍说。
这种神奇生长模式离不开公司的“黑科技”——无土生长基,用一块小小的“海绵”,打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模式,让农业种植更有价值。
2020年,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周天宇在海门区第五届“海智杯”创业大赛上与南通结缘,建设上百亩高科技农业大棚,打造南通科技兴农的靓丽名片。
周天宇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聚氨酯材料,能让植物种植脱离土壤,不再受地形条件限制。这种材料具有稳定的固—液—气三相比,在让植物根系“充分吸水”的同时,智能保障植物“自由呼吸”,大大降低植物生长时的维护成本,凭借更轻的重量和更高的可塑性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场景。
“你可以把我们的产品理解为‘生态瓷砖’。”周天宇坦言,一线城市的绿化项目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在有限的片区面积里实现产业、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存,而他们通过立体绿化——包括但不限于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这种无土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病虫害的困扰,也减轻了养护负担。
“除了立体绿化,还能用于生态河道的护坡、山体的边坡、建筑工地的围挡,以及高架桥的路沿和桥柱,应用形态多种多样,想象空间巨大。”周天宇介绍,相对于传统土壤的栽培方式,他们的绿化产品减重80%以上,无土无虫。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在多个城市绿化当中得到应用,亩均效益超10万元,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希望它可以替代瓷砖,成为新一代绿色建材。”对于未来发展规划,周天宇表示希望以新材料和新种植结合,为现代农业探索新路径。
本报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本报通讯员 俞苏华 吴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