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皋
上:韩瓶、明井井栏,下:唐井青砖、宣和牌。
2022年7月,如皋复建中山钟楼,意外发现如皋县衙甬道遗址。遗址位于如皋县政府旧址,今中山路与海阳路交叉口附近。现存南唐、北宋甬道为青砖铺筑,其上叠压旧房遗址两处,踏道、院落、排水沟遗址各一处。旧房遗址距离地表0.6—0.7米,一处残存砖基尚有五层,底部两层为薄砖铺成。另一处可见遗迹七层,包含黏土、青砖等。踏道遗迹距离地表约有1.05米,南北长约2米,为竖砖横排,中间稍有凸起。院落遗址为“人”字形,共有红杉木老木桩36根,颇具规模。排水沟遗迹距离地表约有1米,顶部砖头封盖,两侧及底部均为青砖。甬道为条状,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4米,低于地面约1.5米,总面积约36平方米。
经专家鉴定,甬道为谯楼通往仪门的砖路,位于县衙中轴线上,北侧相连正堂。嘉靖本《如皋县志·卷一·县治图》(县治:县衙所在地)绘有:谯楼位于县治南侧中心,两侧有申明亭、二烈祠、旌善厅等建筑。从谯楼往北,一路沿甬道,先到仪门,再达戒石、正堂、后堂、知县宅。甬道两侧,建有土地祠、典史宅等建筑。又观嘉庆本《如皋县志·卷三·县署图》,布局几近如前,明清两代甬道一直于此,不过后图未标谯楼,原本两层的谯楼,仅绘一层长门。
遗址位于县衙谯楼处,兹将相关历史简述如下。参阅乾隆本、嘉庆本《如皋县志·卷三·建置志》,如皋县治始建无考,重修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宋庆历年间,如皋知县许元始修正厅、谯门(谯楼)。许元(989—1057),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孝谨闻名于乡里。后以荫补官,历仕国子监博士、三门发运判官、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后主治扬州、越州、泰州。许元当时为名人,他的女儿许配给滕子京儿子。他还是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的好友。可惜,谯门毁于元末兵燹。明初洪武年间,知县宗行简重建谯门。明嘉靖九年(1530),知县吴宗元修葺谯门。他自撰《葺谯门记略》:
皋邑虽邈旷,居民户仅逾五千,俗朴鄙俭质:畏官法,不为诬讼;宁死饥寒,不为盗贼,于扬属县称易治。县无城郭,独治门有楼,效城制。又以岁久敝坏,历兹土者去来不常,且嫌科罚名重改作,莫见省视者。余初来皋,入县门,谓门谨出入,楼设钟鼓,司晨夜,时守望,于公私有三赖焉:即欲撤而新之,哀民之贫,不敢费;惜民之力,不敢扰,仍旧而已。兹积甓瓦,储楹桷,逾年乃新谯门。楼成,因叹门谨出入,岂独为攘窃禁防计哉?庶几行苞苴、通请谒者,亦视阈而次且焉。楼亦不独以时守望,高明洞达之际,政暇一登览焉,或者可以观察斯人之劳逸而为之所也。钟鼓分明,则吾侪有沉酣昏惰、兴居无节、政令不时者,将无发深省乎?则斯楼之助于官理多矣。因为记,勒诸石。
嘉靖本《如皋县志》所绘谯楼,正是吴宗元所葺。他从甬道登上谯楼远眺,可观百姓劳作休憩。如今,谯楼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甬道、谯楼旧址附近还有两口古井。北侧为一口唐井,内径约0.7米,深约3米,井砖为弧形灰砖,长、宽、厚分别约25、12、3厘米。唐井周边出土唐宋瓷片多个。西侧为宋井,距地表约1.3米,内径0.8米,井深约6.5米。井边井里出土21张宋代宣和牌(当时的麻将)、6个宋代韩瓶(军队装水的瓶子)及宋明清三代瓷片多个。嘉靖本《如皋县志》载:“十井在城中,嘉靖六年县尹梁乔升凿。县治左右二,旧儒学左右二……今俱湮塞。”梁乔升,字以顺,广东顺德人。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曾任刑部主事,著有《平斋集》。嘉庆本《如皋县志·卷三·建置志》又记,明天启三年(1623),知县李衷纯重修县衙樵门:“凿双井于门之左右,以便居民之汲,慎郁攸之防。”李衷纯(1564—1639),字广霞,号元白、玄白,浙江秀水人,先后任如皋知县、扬州运使、两淮盐运使等职。
如皋知县修井的义举,不仅见于字里行间,也感染着后人。如皋收藏达人、江苏华医大健康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银忠,欣闻两井重现人世,捐献出入藏多年明代古井栏。栏中刻有“义井”两个大字,周边又有小字“按院老爷崔利泽”“如皋知县李遵奉”“天启三年七月立”。从时间到姓氏,此栏正是县志所载李衷纯所凿之井。地方考古人士,为了纪念如皋知县们的凿井义举,将新发现的宋井定名为“梁公井”。
“梁公井”的命名,很有意义。明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在梁乔升来如前,作有《送梁以顺尹如皋》。此作录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甘泉先生文集内编·外编》,未见于诸版《如皋县志》及新编《如皋诗词》,故摘录如下:
澧州吾旧契……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静坤为屡震,干玑失常旋。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死者未掩骼,生者留孤孱。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
梁公来如前,大江南北,饥民无数,湛若水希望梁乔升像古人那样公正至善(即文中所说“平格”),充分借助中庸之道,治理如皋,并胜过前任诸知县。梁公谨记友人教诲,于如皋修井,造福一方。当下,“梁公井”的命名为这首名人诗作续下最好的注脚。
延续如皋千年历史文化的一道两井遗址,成为目前发现年代最久、甬道最长的古代县衙砖铺道路遗存之一,对研究江海城市文化的起源地、中国古代县级营城格局的演变、古代县衙布局的设计、古代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