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以“人才日”为契机,描绘青年人才成长新篇章

通大附院人才日正式启动

通大附院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

在日新月异的医疗领域,人才是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国家和民族繁荣进步的重要基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始终将人才工作视为医院发展的战略要务。

在今年医师节到来一周前,农历七月初七被正式定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人才日”,这不仅是医院对过往人才工作的总结与肯定,更是对未来青年人才成长蓝图的展望与承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设立“人才日”,旨在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让每一位青年才俊都能深刻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临床服务:

锤炼技能,深化服务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人才工作中,临床科室作为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青年人才成长与实践的重要舞台。医院自2020年下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关键、核心医疗技术支撑计划(试行)》,同年开展关键、核心临床医疗技术申报、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医院共批准81项关键、核心临床医疗技术,资助超千万元。其中,神经内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多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没想到在花甲之年还能够重启‘直立人生’,让我终于能挺直腰板儿了!”患有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缪先生,由通大附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晓庆,为其实施了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手术)后,终于恢复如初。“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是由于OLIF技术直接对腰椎间隙进行松解和撑开,使用接触面积更大的椎间融合器,增加了融合器的支撑强度,对脊柱畸形有很强大的矫正作用,且与传统后路手术相比创伤小了很多。”陈晓庆介绍,脊柱外科作为通大附院“脊柱侧弯诊疗中心”,设有脊柱侧弯专病门诊,在他的带领下,脊柱侧弯团队已成功实施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斜颈畸形等各类脊柱侧弯手术近百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前不久,我们神经外科成功为两例昏迷病人实施了促醒手术——脊髓电刺激(SCS)。这是一项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该技术的开展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带来了苏醒的希望。”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龚佩佩介绍,他曾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跟随何江弘教授深入学习了意识障碍促醒治疗的前沿技术和诊疗方法,并将此技术带回了南通。实施该手术后,患者李阿姨的女儿激动地说:“脑外伤后母亲一直是植物人状态,这次手术后喂水知道喝了,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希望她后面会越来越清醒。”据了解,该科室现在设有“神经内镜、脑肿瘤、脑血管病、立体定向与功能神外、脊柱脊髓、创伤重症、神经介入、周围神经”等8个亚专业,为患者开设了“胶质瘤专病门诊、垂体瘤专病门诊、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专病门诊、帕金森及运动障碍性疾病专病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癫痫专病门诊、周围神经疾病专病门诊”。年手术量超2100台,年均开展神经内镜下手术250台,常规进行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垂体瘤以及松果体区肿瘤、颅眶沟通肿瘤、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造福了众多江海百姓。

“如有一丝可能,我都想保住肛门!”周先生患有直肠环周肿瘤性病变,病变范围广,若实施传统的外科手术,周先生的肛门将难以保全。面对患者强烈的保肛愿望,通大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倪温慨为其实施内镜下直肠黏膜剥离术(ESD)。“ESD治疗是指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一种微创技术,能够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有消化器官。”倪温慨及其团队在术中采用多隧道法建立了三条黏膜下隧道以保证剥离速度,这对医生的熟练度和精准度有极高的要求。经过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周先生这一环周病灶被成功切除,并成功保住了肛门。据了解,倪温慨主攻消化内镜下早期肿瘤的诊断及内镜切除, 2015年至苏大附一院进修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017年进一步至东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访学,返院后独立开展包括ESD、EFR、STER在内的多种四级内镜手术近1000例,2016年开始在南通地区最早开展贲门失弛缓的内镜治疗术(POEM),目前已完成30余例,为临床患者带来了福音。

科研创新:

激发潜能,引领未来

科研创新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动力,通大附院将人才日的设立,作为激励科研创新的新起点,将全力推进“科研人才孵化计划”。近三年,医院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项,省优青项目1项;以第一单位发表中国科学院1区SCI论文58篇,授权发明专利140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8项,一批青年才俊也已经在各自岗位上崭露头角。

“心系患者,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9年时间的副主任医师游波,对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作为一名研究型医师,她承担了鼻咽癌相关的课题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2021年—2023年,发表中华及SCI论文9篇,其中1区5篇,2区2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另6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中。

汤志远是通大附院药学部副主任兼药剂科副主任,从事临床药学相关工作,致力于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TDM)及个体化用药指导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物干预内源性代谢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研究。近年来,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多篇,获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两项,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江苏省妇幼健康引进新技术一等奖,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多次获得南通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卫健委科研课题、江苏省药学会科研课题、南通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主持开展晚期肿瘤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课题。

“科研没有捷径,唯有与时间赛跑。”这是通大附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副研究员的肖俊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作为项目骨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等多个课题。聚焦巨噬细胞调控炎症及相关疾病的功能,共发表SCI论文23篇。主要学术成就包括:揭示了多个胆固醇代谢酶和激酶调控巨噬细胞炎症的新功能,为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发现了促进组织修复的多个炎症因子组合,为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策略。

多年来,通大附院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和实验研究,鼓励他们敢于探索未知领域,解决临床难题。同时,建立科研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科研成果展示会,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青年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医院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多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将援外工作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医疗机构的深远视野和担当精神。

瞿利帅是通大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2021年9月21日至2022年10月3日执行援外任务,担任第31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瞿利帅及其医疗队在桑给巴尔的卓越贡献,不仅是中国医疗援外工作的典范,更是国际医疗合作与交流的佳话。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尽己所能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展现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国际主义情怀。在援非的一年多时间里,瞿利帅主任不仅带领团队完成了大量医疗救治工作,显著提高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还通过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推动了桑给巴尔医疗事业的进步。特别是他们在腹腔镜技术等微创领域的突破,不仅为当地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为坦桑尼亚及桑给巴尔的医疗技术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此外,瞿利帅主任和医疗队还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多项医疗援助活动,如“春苗行动”“光明行”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急需的医疗服务,也加深了中桑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他们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中桑两国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瞿利帅主任荣获桑给巴尔总统奖章和证书,这是对他及其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

祁雷是通大附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从事急诊医教研工作20余年,擅长心肺脑复苏及脓毒症、急性中毒、MODS等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治。2023年4月,他与另外四位同志组成了通大附院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在新疆祁雷担任了克州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筛查急危重症病例,消除威胁健康隐患,所在的江苏援克州医疗队获克州人民医院“最美医疗奉献集体”称号。2016年起,医院选派专家赴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克州人民医院、吐鲁番人民医院等,接诊门急诊7000余人次,开展手术1800余台,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700余人次,新建临床专科4个,开展远程医疗近70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150个,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援疆团队”。

此外,同陕西省南郑区人民医院、新疆伊犁医院、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江海医院、天生港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医院进一步深化与支援单位协作共识、创新协作模式,完善沟通机制,不断推动协作关系向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发展。

·李波 邵勇林·

2024-08-19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2176.html 1 3 以“人才日”为契机,描绘青年人才成长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