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合力筑牢未成年人反诈“防火墙”

□苏寻

暑假里,不少孩子拿起被“封印”已久的手机,打游戏、刷视频、看小说,甚至有些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在网上寻求兼职机会。殊不知,电诈分子瞄上了未成年人群体,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花样百出,让孩子及其家长防不胜防。

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有哪些呢?据报道,贵州贵阳一家长邱某10岁的儿子每天都要用他的手机刷短视频,结果被一条赠送“蛋仔派对”游戏币的视频吸引,在添加陌生人为微信好友后,被诈骗了一万余元人民币。其他诈骗手段包括玩游戏的孩子结识自称低价出售皮肤的陌生网友后被盗刷钱财;孩子通过QQ主动添加自称是某明星团体助理的账号,进行助力“打榜”,最后诈骗分子以配合解冻账户为由,骗取孩子转账;高中生利用暑假通过网络兼职赚取零花钱,加入刷单微信群,被不法分子要求“做任务”才能提现,骗取大量钱财等等。

从案例可以看出,诈骗分子的手段往往是威逼和利诱,通过“免费”“赠送”“低价”等字眼诱导孩子上当,再利用孩子不成熟的心理,恐吓孩子配合其转账,声称否则会冻结孩子父母的账户。这些诈骗手段隐蔽性和针对性都很强。不仅会让家庭遭受经济损失,更会对家庭成员造成一定的精神创伤。可是,部分家长认为,不给孩子玩手机“是不可能的事”,毕竟孩子通过手机可以拓宽视野。不少家长给孩子规定使用手机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未必能做到时时刻刻监管孩子所看的内容。

为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家长要筑牢防诈的第一道防火墙。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要增强识别陷阱的能力,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点、二维码不扫、陌生人不加。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期间,不能不闻不问,而要时不时留意孩子在看什么内容,有没有和陌生人聊天等,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关注孩子身心状况,加强对他们的监护和引导。同时,家长要看管好手机支付账户,不要轻易告诉孩子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对于学校来说,应开设相关课程,用实例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防诈课。网络平台则要进一步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及时封禁和处理涉嫌诈骗的账号。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做好防骗宣传。比如南通市教育局官微在暑期发布提醒,让同学们注意防范几类诈骗套路;崇川区陈桥街道通过开展青少年暑期学法“黄金档”等活动,为辖区内儿童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防线,提升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海门区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都是值得点赞和借鉴的做法。

暑期接近尾声,但防范网络诈骗须警钟长鸣。各方应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更大力度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创新开发反欺诈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2024-08-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2622.html 1 3 合力筑牢未成年人反诈“防火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