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观点声音

“只准爸爸参加,不得请假。”杭州一所中学召开“好爸爸家长会”,点名由学生的爸爸们参加。为何点名?还不是因为爸爸们在育儿中“存在感”太弱了。养孩子从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但带娃最多的却总是母亲。《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我国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孩子的只占7.5%,共同承担教育活动的仅11.7%。0~17岁孩子的作业辅导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占67.5%。母亲不仅要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庭教育和家务劳动。也难怪有人吐槽,母亲是既要给孩子当爹,又要给丈夫当妈。“爸爸”不只是一个称呼,更是代表一份责任。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所谓“父爱如山”,孩子有“山”作依靠,才走得更稳、步子更大。而父亲身上的勇敢、坚毅、责任心等品质,也会影响着孩子,成为他们性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如诗人北岛在《给父亲》中写道: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跟随你成为父亲,对于男孩而言,他长大后,身上会有父亲的影子。点名让爸爸来开家长会,更多的是善意提醒:哪怕赚钱养家的理由再正当不过,这也不是长期“隐身”的借口,别只给孩子留下忙碌的背影。当然,也不妨将“好爸爸家长会”视为一次单独给爸爸的“开小灶”,引导爸爸们好好“查漏补缺”,尽己所能,努力成为“更好的父亲”。

——广州日报《“好爸爸家长会”是善意提醒》

最近,“杭州多起半夜骑行者相撞事故”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城市骑行安全的关注。近年来,骑行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不文明骑行行为也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城市街头出现的“暴骑团”。他们有时候十几个人一起上路,多的时候甚至几十上百人。这些骑行者把公共道路当“竞技场”,肆意竞速,甚至逆行、闯红灯、侵占机动车道,看似“速度与激情”,实际上是拿安全当儿戏。“骑行队伍呼啦一长串,占用大半个马路,太危险了!”说起横冲直撞的“暴骑团”,不少人一肚子不满。“暴骑团”招人反感,让路权之争矛盾升级。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帖表示路上有人恶意抛撒图钉、碎玻璃等物品,危及骑行安全。究其原因和一些不文明骑行行为招致个别市民不满有关。当然,这种“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可取,但是“暴骑团”的行径必须得管管了,该“提醒”得“提醒”,该“捏闸”得“捏闸”,该“亮红灯”得“亮红灯”。骑行本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但公共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公共道路绝不允许“暴骑团”随意放飞自我。

——新华网《公共道路岂容“暴骑团”横冲直撞》

近来,全国多地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村晚”活动。比如,山东威海市港西镇那香海社区的“醉在那片海——2024山东荣成那香海夏季‘村晚’”,山西晋中市榆次区的“怡然见晋中,夏夜到榆次”什贴镇“村晚”展演活动,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的“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村晚”之所以能获得游客们的广泛称赞,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村味”“土味”让人感到亲切。“村晚”还创新文化体验方式,除了演出,还有品尝地方美食、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农业知识问答比赛、梯田摸鱼、篝火晚会、采摘水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添魅力。“村晚”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村晚”是一个具有包容度的舞台,表演者主要是当地村民,他们认真排练、突破自己,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找到一席之地。“村晚”还提供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活动空间,村民们在这里携手歌舞、交流互动,增进了邻里和谐,增添了生活热情。“村晚”还为村民们带来“真金白银”,通过文旅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2024年中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之一,“村超”发源地榕江县的“村晚”一直备受关注,持续不断的人流不仅再现去年“村超”夏季决赛的火爆人气,也带来了火热的春节消费。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由农民唱主角的“村晚”“村BA”“村超”等群众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为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光明日报《“村晚”点亮乡村文化夜空》

近日,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让陕北说书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当那“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的悠扬唱词在游戏中响起,玩家们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化之旅。游戏一经上线,这段陕北说书便获得一片好评,这一非遗彻底破圈。陕北说书,作为西北地区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信息时代的浪潮冲击下,曾一度陷入困境。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让大众对传统娱乐项目的热情逐渐消退。同时收入低、新人的匮乏等客观因素,使得部分说书技艺面临消失的危机,说书艺人也日益减少。但《黑神话:悟空》的出现,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陕北说书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王者荣耀》中的英雄皮肤,将越剧、舞狮、苏绣等非遗元素巧妙融入,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更让玩家在游戏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蛋仔派对》以苗疆为非遗主题联动首站,通过深入实地采风,将民族服饰、银饰、豆染、花灯等非遗技艺在游戏中生动呈现,创造出“月落苗疆”的美妙故事,受到了广泛好评。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游戏厂商能够挖掘“非遗+游戏”的巨大潜力,融入更多的非遗元素,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携手共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红网《“非遗+游戏”:绽放传统文化新光彩》

2024-09-0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3707.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