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据央视报道,新版语文课本增加了戍边英雄事迹篇目,发出这句誓言的戍边烈士陈祥榕,被写入新版语文教材。陈祥榕等英雄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壮怀激烈,感人肺腑。2020年6月,印军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去交涉的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我军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指挥战士们英勇战斗,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冲突中营长陈红军、战士肖思远和陈祥榕壮烈牺牲。在他们生前的日记里,浓浓的爱国情跃然纸上。肖思远写道:“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年仅18岁的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雄的赤子之心,令无数人泪目。赤胆忠心、以身报国,是烈士的铮铮誓言,也是所有人的精神财富。陈祥榕入选教材,是为了带孩子们走近英雄、了解英雄。山河无恙、生活安宁,离不开戍边英雄的挺身而出。陈祥榕等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必须时刻感念,代代相传。陈祥榕入选教材,是为了让孩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烈士爱国情浓、报国志高,已经成为无数后来者的榜样。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成了“杨根思部队”的新兵;许多年轻战士,在了解陈祥榕的事迹后,毅然走上了边防一线……在英雄事迹里,感悟英雄的精神,必能更好理解爱国的深刻内涵,从小立志报国、接续奋斗,再续“清澈的爱”。清澈的爱,绵延不绝;只为中国,忠诚永续。
——北京晚报《“清澈的爱”入教材是最好的铭记》
“延迟退房2个小时,酒店加收半天房费”——普通消费者遇到这事或许忍忍就算了,但河南鼎厚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文得却较起了真,将酒店起诉至法院。历时8个月,甘肃省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二审判决,要求酒店退还多收的224元房费。这则律师打官司挑战酒店“行业惯例”胜诉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目前,酒店退房时间没有一定之规,大多数执行中午12点,也有酒店可延迟至14时。针对延迟退房是否加收房费,不同酒店的做法不同。有的酒店在房间并不紧张时,只要延迟退房事出有因,一般会免费顺延一两个小时,只对严重超时的顾客收取一定费用,这无疑比较人性化。不过,加收房费不能使用已被废止的“霸王条款”作为依据,动辄收取高额费用。即使延时退房合理收费,也要公示和事先告知。事实上,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免费延时退房反而能成为酒店竞争的新筹码。这一点,酒店必须清醒认识。而消费者要做的则是,一方面,入住前向所住酒店了解相关退房政策和费用情况;另一方面,面对一些所谓的“行业惯例”,必须较真,不能任由侵权“暗箭”屡屡伤人。
——扬子晚报《“收半天房费”的“侵权惯例”该休矣》
近期,多起公共交通事件引发舆论关注。马路“情绪杀手”的话题,由此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无论是报章所载,还是日常所见,种种“冲动的惩罚”早就不是什么新话题:斗气“一时爽”,出事悔一生;上了马路却上头,疯狂“别车”泼咖啡;一秒难耐按喇叭,一言不合就开骂……这类群体,被人们统称为“路怒族”。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3个一线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不能达到即刻的欲望,就会很恼火。”知名学者项飚曾援引的等外卖的例子,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路怒族”:在快节奏的文明演进中,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但凡出现一丝的“延迟满足”,都开始变得难以忍受,尤其是路况比较拥堵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解释,一些平时看起来很温和的司机,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甚至不能意识到这是一种应激。但无论如何,不能克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去发泄,不仅暴露了内心的不成熟,也折射了规则意识的淡薄。正如一位交警所说,“以车辆为武器去实现个人眼中的‘公平正义’,最终只能伤害更大范围的公平正义。”从事后追责的角度看,光靠道德呼吁并不能解决问题,形成震慑效应还得靠法治,得让逾矩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族”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
——南方日报《别让“路怒族”左右方向盘》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某中学出具的反对校园欺凌承诺书上,有“若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坚决不拍照、不录视频”的内容。4日,当地教育局回应称,情况属实,已责令学校收回并整改。众所周知,校园欺凌多发生在“隐秘的角落”,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倘若不幸遭遇或偶然察觉,理应积极固定证据,为后续维权、警方调查等提供支撑。不让学生拍照、录视频,还强调“坚决”,这般理直气壮、无视常理,是要闹哪样?说白了,校方的“算盘珠子”打得叮当响:事关校园欺凌,图片或视频太具冲击力,一旦上网,后果不堪设想;反之,没有“实锤”,则口说无凭、扑朔迷离,学校的名声和脸面保得住,自己的乌纱帽也戴得稳稳当当。可这是校园欺凌啊,事关学生身心健康,何其可怖!但在一些人眼里,所谓证据、真相算什么,舆情才是“洪水猛兽”,才事关前途命运。“捂盖子”,捂不住、防不了校园欺凌。当然,不只是校园欺凌,更不只是某个单位、某所学校。该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提要求,相当“坦荡”——那还有多少离谱要求以口头通知、不留痕迹的方式发挥作用?“捂盖子”思维,真该改改了!
——广州日报《“捂盖子”捂不住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