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 评

用“土特产”打好乡村振兴创意牌

□刘曦

近年来,海安市大公镇于坝村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又更加富足,实现“一朵花、一只梨”强村富民,助力田园乡村建设,支撑起乡村振兴的重任。(9月2日《南通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愈发认识到:那看似寻常的“土特产”,实则是巨大的“潜力股”。土特产由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经济价值高、带动效应强,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辐射带动餐饮、旅游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产业名片和发展支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唯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布局发展“土特产”,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立足禀赋种下金种子。深入开展调研,突出地域特点,“一村一策”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养则养,选择最合适的特色产业,以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除了立足乡村特色禀赋,还需在自身“质”上有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质量为先育出黄金果。“土特产”就像璞玉,唯有精细地打磨和抛光,才能让其光彩夺目。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采用更加科学、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用科技提升“土特产”的含金量,为“土特产”的发展赋能。同时,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从种植、养殖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拓宽渠道擦亮金招牌。如何让“土特产”走出田野,走进千家万户,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政府应牵头加强宣传推广,为“土特产”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多依托“互联网+”方式,同电商平台加强合作,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销售,打破地域限制,拓宽产品销路。同时还应注重线下市场的开拓,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特色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帮助“土特产”走出去,提高“土特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到家乡,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寻找“儿时的味道”;走亲访友,带上土特产作为伴手礼;假期返程,父母在行李箱里塞满家乡特产……在一份份土特产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家的味道。用心培育“土特产”,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带领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024-09-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4452.html 1 3 用“土特产”打好乡村振兴创意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