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观点声音

近日,杭州警方披露AI大模型换脸窃取个人隐私全国首案,令人细思极恐。犯罪分子将受害人静态照片,输入到模型中,再通过文字、语音提出需求,生成一段活体视频。这段活体视频可以模仿人脸进行点头、眨眼、侧脸,突破平台人脸认证,强制登录他人账号,获取大量受害人隐私数据出售获利。这只是AI技术应用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和更便捷服务,但新技术也往往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AI“换脸”实施诈骗、AI伪造图片传播谣言、AI推销电话让人不堪其扰……种种乱象,不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威胁人身财产安全,也阻碍了AI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毋庸置疑,AI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各国竞争的科技高地。但发展AI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其风险隐患。为狂飙的AI系好“安全带”,让其成“帮手”而不是“帮凶”,重在加强治理和规范。在近期举行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AI的安全应用问题,成为热门话题。相关部门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提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原则等方向性的破解思路。一些应对AI安全风险的黑科技也亮相网络安全博览会,比如AI实时鉴伪系统,针对AI换脸、AI拟声等诈骗套路进行有效识别、反制。科技从来都是“双刃剑”,是好是坏,是益是害,关键看握剑的人准备怎么用。在大力发展AI的同时,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加强相关安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社会各方形成治理共识,让AI更好造福人类。

——新华网《让AI成“帮手”而不是“帮凶”》

9月11日下午,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口发生伤人事件,一位身穿碎花裙的女生挺身而出,用雨伞奋力阻止,同时一家店铺的店长、店员手持长勺,同四周群众一起将伤人者控制住,他们奋勇救人的一幕在网络上被许多人盛赞。目前,当地公安已按程序确认“碎花裙女生”刘杨和“大勺哥”焦元师、刘强为见义勇为人员。我们赞叹“碎花裙女生”“大勺哥”的勇气,更多是因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平凡中生活,却能在千钧一发之际爆发出巨大的勇气,伸出双手守护需要帮助的人。认定见义勇为,既是向英雄致敬,也是在鼓励我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事件发生后,“碎花裙女生”“大勺哥”的名号火遍全网,但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网友,也是看到“官方认证”后,才知晓英雄的名字。从挺身而出的南京胖哥邱绍春,到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再到徒手接住坠楼儿童的诸多无名英雄……我们总会牢记英雄救人的姿态,甚至是手中握着的“正义工具”,但却很难立刻想起他们的名字。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正是因为正义常常化为符号,融入人群之中;总会变换各种形态,以便更迅速地“到场”。网络小说中、热血漫画里,正义总能战胜邪恶,锈蚀的水管也能硬抗反派的刀光;而回到现实生活中,谁又不在心底为英雄加油祈祷呢?谁不希望他们的身体和工具能够注入“正义的力量”,救下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呢?英雄来自人海,终会回归生活。我们或许会忘记英雄的名字,但却坚定相信,见义勇为的“奖杯”不会锈蚀,名为正义的“口碑”更会长留心中。见义勇为,其德不孤。让我们为“碎花裙女生”“大勺哥”点赞,也期待更多平凡英雄能时刻坚守心中的正直。

——南方日报《为“碎花裙女生”“大勺哥”点赞》

近日,有媒体曝光多地枸杞加工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部分商户或使用焦亚硫酸钠给枸杞“提色增艳”,或直接搭起棚子用硫磺熏枸杞。表面“红亮光鲜”的枸杞,实际上是化学物质加工炮制的结果。“毒枸杞”被曝光后,随即成为社交媒体热搜话题,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这些年,“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枸杞因其滋补、保健、养生作用,颇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个别不法商家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利用化学手段对枸杞进行非法加工,使得原本应该健康养生的天然食品,变成了潜在的“健康杀手”。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更触犯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宣传和普及。从事枸杞加工的商户或者企业,没有理由不清楚工业硫磺、焦亚硫酸钠等属于有害化学物质。那么,为何仍有人敢于铤而走险、明知故犯?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商家的逐利本性,另一方面则在于违法成本还不够高。个别商户或企业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触犯道德底线甚至法律法规。对此,有关监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在例行检查的同时,还要不定期抽检、暗访,让违法商户没有可乘之机。另外,在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的同时,还应加大商户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轻易触碰法律底线。

——经济日报《监管食品安全务必“零容忍”》

“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就是‘吞钱高手’!”近日,深圳消费者彭女士吐槽,自己不知何时“误点”就开通了这个设置,收到快递才发现,家里3岁的小朋友也可以网络购物。记者调查发现,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极速付款、小额自动扣费等网络支付设置,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有时候一不小心误操作就掉进陷阱,“莫名其妙”就花了钱。此前有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免密支付,直到频繁收到账单提醒才发现账号被盗。引发网友讨论的问题还有:支付过程太快,点一两下就下单成功,家里的小孩、老人更容易误操作;消费者收到无意下单的货后再退货,容易跟商家扯皮。而且,用户面临“开通易取消难”,即开通时不知情或者默认,而想取消时,平台则以承诺持续改进等一再“挽留”,“一键开通、N键取消”等方式制造障碍。针对免密支付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整改,需要有关方面总体部署,支付机构、电商平台乃至网店商家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免密支付功能,在方便用户花钱的同时,也要确保用户使用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后悔权”和“取消权”等。这每一项权利都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需要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及时遏制免密支付乱象。要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电商平台之间等充分竞争,通过市场竞争倒逼免密支付功能实现规范化,防止“误点”,取消该功能实现便民化,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支付市场秩序。希望网友们反映的问题和专业人士的建议,能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加快整改。

——扬子晚报《别再让免密支付变成“误点支付”了》

2024-09-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5103.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