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文脉弦歌深流淌

农历八月十五,屈原故里,诗意悠悠。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当晚,宜昌城区珍珠路一家电脑商户的办公室里,数名本地诗词达人隔着网络,与30余万名全国各地的诗友,一起赏月、吟诗、对赋,将陋室开掘出旷远诗境。

对于宜昌人来说,诗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百公里之外的乐平里,三闾骚坛诗社的社员们相聚在屈原庙前的大黄葛树下,比文赛诗,缅怀屈原,直到夕阳西斜,才乘兴归去。

社长谭荣昌说,诗是一种信仰、一种荣耀,社员们宁可不打工挣钱,也要参加每年端午、中秋两次诗会。这个明清时期成立的“中国第一农民诗社”,造就了“一手锄头一手诗”的文化奇观。今年1月,三闾骚坛诗社获评“全国十佳诗社”。

长江万古奔流,千年文脉不息。

宜昌,因水而闻名,因诗而灵动。“中华诗祖”屈原诞生于此,发掘出一条浪漫主义的诗歌长河。继屈原之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苏轼、陆游等名家接连写下对这片土地和山水的深情。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了宜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给华夏文坛以丰盈的滋养。

2014年,宜昌荣膺“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其后数年,启动建设“中国诗歌之城·宜昌诗库”、举办中国最高规格的诗歌节……这座以水电著称、以三峡风光为特色的城市,通过官宣的形式致敬了延续两千多年的诗歌传统,这是屈子精神的当代回响。

而这份荣誉不仅停留在殿堂之上。至今,宜昌有约2万名群众坚持诗歌创作,每年举办大型诗歌活动80多场,参与群众超十万人。

“宜昌冠戴‘中国诗歌之城’,名副其实。”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如此感叹。

传承屈原文化,打造“诗与远方”。近年来,宜昌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屈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转化,“屈原故里”进一步声名远播——

办好端午节庆活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跃升为文化和旅游部唯一核准保留的端午国家级节庆活动,宜昌成为其永久举办地;

推动屈原文化“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将屈原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频推“花式营销”,连续两年与央视联合制作端午特别节目,推出新编历史话剧《屈原》,举办龙舟世界杯;

打造“全息端午”、“国潮端午”、情景穿越剧《三峡盛典》等文旅融合新场景,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当前,宜昌正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为统领,深入挖掘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文化内涵,引领带动屈原、昭君、关公等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

2024-09-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5486.html 1 3 文脉弦歌深流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