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减少面积、优化品种,从种植业曾经的“C”位到如今的“配角”——

十总西蓝花的两年之变

▼2022年5月11日,通州十总镇二爻社区农副产品仓储社区内,客户正在选购西蓝花。 (资料照片)▲昨天,种植大户崔建向记者介绍刚刚定植的西蓝花幼苗。 张园摄

编者按:党报新闻热线心系民生、情系百姓,用新闻报道牵线搭桥,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党报与你同行——回访民生热线新闻现场”系列报道,记录那些温暖人心的变迁,致敬新征程上的奋斗者,汇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敬请关注!

新闻回顾

2022年5月11日上午,本报“85110110”新闻热线电话响起。接通后,话筒里传出通州区十总镇求助农户着急的声音:“报社吗?十总镇不少西蓝花卖不动!请你们帮我们想想办法,不能眼看着烂在地里……”

受多重因素影响,十总镇55吨西蓝花出现销售难题,当地200多农户急得跺脚,无奈之下向南通日报求助。

接到值班员紧急传达的信息后,记者随即赶往求助农家,深入田间地头核实详情。随后,《西蓝花滞销菜农愁,帮帮他!》现场报道通过全媒体平台刊发,引发关注。

通过党报了解种植户遭遇西蓝花滞销一事后,十总镇党委、政府立即通过多种渠道联系拓销。南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润发超市、美团配菜、忠义中学等一批热心单位,主动伸出援手帮农户解决燃眉之急,一些私企老板直接开车到田头采购。

《南通日报》充分发挥党报服务民生职能,主动和新民晚报“长三角联盟”合作平台联系,组织多个商家赴十总镇采购西蓝花,7天时间,滞销西蓝花销售一空。

5月20日,本报以《55吨滞销西蓝花销售一空》为题刊发报道,为一场群策群力、雪中送炭的助农行动画上圆满句号。

“巧了,你们看,今年新一茬优质新品种西蓝花幼苗刚刚定植不久,眼下,请来的闲置劳力正在为幼苗施肥。”在台风“普拉桑”过境之后,站在通州区十总镇二爻社区西蓝花连片种植基地,种植大户、62岁的退役军人崔建笑着对重访西蓝花生产的记者说,“喏,没想到,一群白鹭也来凑个热闹。”

700亩西蓝花“瘦身”至400亩

记者面前的崔建,脸上笑开了花,可两年前的他,看到记者时却是一脸愁云。

“西蓝花曾是十总镇的主要蔬菜种植品种之一。当年堆在田里卖不动的时候,种植面积达700亩;现在通过持续优化,种植面积降到400亩。”崔建说,经历两年前的西蓝花滞销困境后,我们吸取教训,花更大精力和更多心思研究市场、分析行情,不再单纯追求规模生产,而是引进新品种减量增效,力争在变化多端的市场面前进可攻、退可守。

两年前那场西蓝花“贱卖都难”的教训,让崔建仍心有余悸。彼时,批发价从行情走俏时的每斤两三元,一路暴跌到每斤0.15元都无人问津……作为种植大户,种得越多亏损越大,谁能不郁闷?

“通过《南通日报》等媒体的报道,我主动引进农业科研部门新培育的一种西蓝花;新品种具有耐低温、抗病害能力强等特点,花蕾品质极高、商品性极佳,试种后,尝到了市场俏销甜头。”崔建说,果然,品质好才能效益高。

“当年,报社为农户解决西蓝花滞销难题使出全力。看到报道后,沪通两地不少电商接踵而来,‘长三角联盟’媒体合作平台也动员不少商超负责人前来采购。”崔建说,农户有难,党报分忧,温暖了当地200多位种植户的心。

复合种植提高了投入产出比

“两年前发生的西蓝花滞销事件,对当初种植面积较大的二爻社区而言,影响深远。”十总镇二爻社区党委副书记顾陆焱,对现场回访的记者坦言,“它让我们意识到优化种植业结构迫在眉睫。”

顾陆焱说,二爻社区登记在册人口为4800多人,常住人口为2500人左右,可种耕地6080亩;通过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土地面积达98%。

“西蓝花是种植大户崔建率先试种的。10年来,以崔建的种植基地为例,长期用工村民五六十户,临时用工200多户;经测算,一个长期用工年收入2万多元,临时用工也有四五千元。”顾陆焱一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当地村民、68岁的季建荣也深有体会。他说:“我家流转土地4亩,固定收入4000元,我和老伴又在崔建的西蓝花种植基地做临时工,两人一年能挣到3万多元。”

但市场上没有“包赚不赔”的农作物品种。两年前,随着各地西蓝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西蓝花出现滞销。

“想方设法帮助农户促销的同时,我们汲取西蓝花滞销教训主动优化种植品种,压缩西蓝花种植面积,试种扩种大葱、甘蓝等多个蔬菜品种,特别是重点建设280亩优质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区,通过有效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既保供又增收,降低了市场风险、避免了重蹈覆辙。”二爻社区负责种植业生产的李杨说,如今,西蓝花不再在十总镇种植业中占据“C”位,由曾经的“主角儿”成为当下的“配角”。

形成“多点开花”种植新局

“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实践证明是帮助农民增收的一个好途径。”李杨介绍,从2018年起,他们从苏州东山引进白玉枇杷,集体种植60亩,还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余土地种植,通过“合作社+农户+村党总支”模式,推进枇杷产业壮大。

李杨说,通过帮助农户买树苗、教技术、包销路,种植面积扩至260多亩,今年枇杷产值达到165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试种木瓜、核桃、水蜜桃等品种,形成“多点开花”的特色种植新格局。

二爻社区顺应市场变化,针对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是通州区十总镇提升种植业效能、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的一个缩影。

通州区十总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熹介绍,地处通州区北部的十总镇,素来以产粮为主,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九成以上;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基地,建成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400家;当初西蓝花滞销带来的驱动作用,就是推进了贸工农一体化,加快了信息保障、冷链储藏、产品深加工各个产业链的建设步伐。

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处负责人说,通州区十总镇西蓝花种植面积的变化,折射的是市场需求变化。在稳定粮油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但是,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更多农民在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增加收入。

本报记者 周朝晖 张园 实习生 钱雅雯

2024-09-25 减少面积、优化品种,从种植业曾经的“C”位到如今的“配角”——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5705.html 1 3 十总西蓝花的两年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