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上门体育”,要“开门”更要“守门”

□董自敏

近日,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上门体育”正悄然在通城出现,服务对象主要是4至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不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训练科目,还有针对初中的体育中考、国测项目等。这种新型服务模式“上门体育”,除了南通,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无锡等城市也是日趋走俏,成为教育市场“新宠”。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特别是体育纳入中高考评价体系,激发了家长们对体育培训的重视。受限于传统体育培训模式的时间、空间等因素,难以满足个性化、灵活化的需求,“上门体育”的悄然走红也是应时应势之举。“上门体育”训练地点由家长指定,通常为自家楼下、居民小区、周边公园。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而言,只需“动动手指”,专业培训人员便会带着器材上门服务,不仅能因人而异量身定制训练科目,而且主打一个省时省力、有效解决接送难题。上课有一对一和团课两种形式,也较好兼顾了教学效果和性价比。不少家长纷纷感慨:“购买‘上门体育’物有所值。”

从政策的角度看,“上门体育”是“互联网+体育”的有益尝试,可以视为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值得推广。江苏省教育厅今年印发的《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进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2025年秋季学期做到全省小学全覆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少年处于“拔节孕穗期”,提质健体正当时。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上门体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注重潜在的安全隐患。比如运动场地、训练器材是否安全可靠,培训人员或机构是否“持证上岗”,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是否达标等问题有待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相关行业标准及问题处理机制政策也有待进一步明确等等。

因此,对“上门体育”,既要“开门”更要“守门”。所谓“守门”,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守好“质量之门”。教学质量必须具有含金量。“上门”的体育培训人员,都应当有正规的执教资质,能够胜任私人定制的点单服务,监管平台和服务平台应做好前置筛查工作,鼓励家长进行核实,把好第一道关,避免踩坑。另一个是守住“安全之门”。从“下单”“上课”和“售后”等方面守牢“最后一道关卡”,如提前寻找最合适的训练场地、量身定制训练方案、签订规范化的协议或合同、购买运动意外险、训练过程有专人看管或同步视频监控等,这些也应纳入“守门”范畴。此外,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明确的规范原则和治理标准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动真碰硬、严格监管,可按照《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分阶段、有重点进行规范治理,不可一阵风、走过场,需要职能部门、服务平台、监管平台、培训机构、家长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用完善的法规、到位的监管构建行稳致远的体育教育新生态,让体育之光照亮孩子的全面发展之路。

2024-09-2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5713.html 1 3 “上门体育”,要“开门”更要“守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