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有多少家小场所、涉及哪些类别?风险分布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隐患?近日,当海门区安委办工作人员点开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小场所空间位置、风险等级、巡查自查等信息一目了然。今年以来,海门区不断推进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全区17000余家小场所已纳入安全治理系统,进一步筑牢“安全墙”。
全面摸排,建立“一场所一档案”
“崔老板,麻烦把营业执照拿过来,我需要把相关信息登记到系统内……”日前,海门区三星镇网格员黄珊珊一边用手机登录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一边提醒作坊老板注意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确保生产安全。
社会面小场所主要指社会面沿街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面广量大、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安全防范不容忽视。为全面摸清底数,海门区充分发挥网格员、社工等基层工作人员力量,以“网格化+铁脚板”模式开展“拉网式”摸排,全面记录辖区内社会面小场所基本情况、安全管理等信息,建立“一场所一档案”。同时,对新增、注销等场所进行动态更新,确保应录尽录、不漏一户。
截至目前,系统内有管理层用户260人,安全巡查员(网格员)1002人,消防指导员114人,消防安全员16985人,安全管理员16998人,已准确录入社会面小场所17048家。在采集过程中,海门区还充分发挥网格员等基层力量优势,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场所单位隐患自查能力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厘清责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在完成所有录入场所信息确认、审核调整的基础上,海门区将责任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的有力抓手,全面厘清监管部门及职责。
今年7月,海门区制定了《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责任划分清单》,明确餐饮、旅馆、商超、社会服务场所、维修场所等12类小场所的行业主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其中,每一类别的场所均进行了细化,仅旅馆一项,就细分为旅游饭店、一般旅馆、经济型连锁酒店、民宿、露营地等六小类,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各有侧重。
“有了这份责任清单,各类场所‘谁来管’就很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海门区安委办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葛小军介绍,区安委办与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各区镇安监办与镇域指挥中心网格员已实现“两方联动”,着力构建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隐患“一张图”,为职责划分、监管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动态监管,确保问题隐患闭环整改
“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否则一旦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近日,海门区余东镇安监条线、消防中队、村(居)联合对沿街店铺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关注相关场所是否存在“三合一”现象,安全出口是否堵塞等,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均实时拍照上传至系统。
针对各类小场所较为集中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器材、电气设备及线路、瓶装液化气等9类风险源,海门区明确39项防控措施要求,作为排查隐患时的参考依据。同时明确,每季度安全巡查员至少全覆盖巡查一次,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安排专人跟进整治进度,确保整改到位、闭环清零。
为确保社会面小场所治理工作按时保质、提质增效,海门区还将治理工作推进、落实、问效同步纳入区委区政府领导、各板块及重点行业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领办问题“三清单”管理,并把系统应用情况作为巡查督导“必查事项”和安全生产“双月”督导服务重点内容,切实提升隐患排查质量。
本报记者 俞慧娟
本报通讯员 施舰东 朱昱春